您现在的位置:澄城县 >> 澄城县简介 >> 路过刘家洼遗址

作者:黎荔

大前天,因为一个项目,我去到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村东周遗址考古现场了。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正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刘家洼东周遗址是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继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之后,古代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和墓地。这个墓地的发现,最早是年底当地政府发现有墓葬被盗,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澄城县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此展开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两年多以来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我在现场看到一座深十几米的大型竖穴土坑墓已经完全展露出来。墓室正在进行测量、清理,为防天雨,发掘现场覆盖上了塑料布。墓坑外,一座吊臂正在紧张工作中。我在墓坑旁边俯身观察,从墓坑的破坏情况和棺椁外残留的一些器具形态看来,此处已遭盗挖过。截至目前,刘家洼遗址确认的墓地有4处,共余座墓葬,其中最为引人瞩目是,发现了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墓主人应当是诸侯国国君级别。

参观完现场发掘之后,我们去看考古研究院一个小展室陈列的出土文物。两周之际伴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关中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处于黄河与洛河之间的渭北黄土台塬带,是勾连北方与关中以及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宗周与晋来往的交通要冲,秦与三晋争锋的重点区域,地理位置关键而重要。出土的数百件(组)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车马器数量也最多,玉琮、玉玦、金器、漆器琳琅满目,还出土了铜翣和由铜鱼、铜铃、陶珠(石贝)组成的棺饰件。有很多东西属于外来的或北方的文化因素,不是中土的文化传统与风格,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与交融,可以提供全新证据。

因为很多文物目前还没有公开,出于对考古队的承诺和“保密”考虑,不能发上来照片。后来,我们在考古队的院子里摆上桌椅吃饭,那个小小院子里,一大堆拴马桩、石磨盘随意摆放着,连个洗手盆都是由一块巨大的整石料雕凿而成的石马槽,一望而知是明清民国文物。发现考古队员个个都酒胆彪悍、酒风豪放,大中午的吃饭(考古队食堂饭),就着几碟子拍黄瓜、炒辣椒,主食是花椒叶子摊面饼、麦子泡、酸汤面,好汉们都能整下去三四瓶65度白酒。据说考古队的传统除了喝酒,就是养狗。谁让大部分考古队清一色都是大老爷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最重要的娱乐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而且遗址考古这种和幽冥打交道的工作,长年风餐露宿,荒郊野外的,还真离不开一口酒,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野外冷风嗖嗖,墓道更为阴冷,考古队员干活前抿几口小酒暖身子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觉得这考古队的喝酒传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艰苦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我们看到的是人世的繁华,车水马龙,霓虹流彩,而他们看到的,却是化成齑粉的棺木,早已腐烂的骸骨,被盗墓贼扰乱的陪葬品一地狼藉……

没有时间机器送我们回去偷窥,但是时间终归是连续的,每一次事件都会留下记号。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读懂每一道花纹,通晓每一缕痕迹,在无数次勘探、考据和多重论证之后,也许就能召回那些早已湮灭的昔日。即使物毁人亡,即使年久月深,在残存的遗址上,一定还有什么东西在等候,在编织,以它们那不可触之的氤氲弥漫,不折不挠地支撑起记忆的巨厦。历史充满了看不见的东西,但看不见并不等于它们真的不存在。只不过需要机缘,需要等待。在看清真相或者回答“为什么”这个相似命题方面,考古学家和警察有时做着同样的事:汇集看不见的线索,找到“肇事者”留下的踪迹,寻幽探源,抓住元凶。在那些一个个开凿得方方正正的探方的地下,古代先民的灵魂正在苏醒,正在延续。在他们面前,我们只能谦卑地与之对话,静静地侧耳聆听。站在千年前的黄土周围回望历史,是这样真实而切近,可触亦可感。凡是大地上经历过的一切,都不会被遗忘,只不过是被埋藏。

任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都不可能轻易消失,都在某个地方被记载下来。不知道未来的人们,未来的眼睛,将会如何审视我们今天留下的痕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