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现在人们一提起满大街的汽车就头痛不已,既拥堵道路又污染环境。可在五十年代初期,在我的家乡渭北塬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骡马、毛驴、铸铁轱辘的牛拉车,汽车可是个稀罕物。
我们村的南边有一条横贯渭北的公路——省道,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都是土路,只是比别的乡间道路宽一些。没改造以前,这一段道路是比较陡的上坡,两边的高崖夹着,车行到这一段都比较慢,以前的载重车在这里轰鸣声很大。那时,我们五六岁,难得见一次汽车,村前公路上只要传来汽车的马达声,村里的孩子们便欢呼雀跃奔向涝池边上的高处,居高临下,跳呀喊呀,直到汽车在灰尘中不见了影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种快乐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说,看汽车带给村里小伙伴的是欢乐,那飞机却让小伙伴们充满了恐惧。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的飞机曾空袭澄城县城,把人口稠密的县城炸的血肉横飞,一片废墟。解放战争时期,在离我们村五里地的李家河桥上,为了挽回失败,国民党飞机也曾扔下炸弹,死了不少人。因此大人孩子都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大人天天谈论这一话题,孩子们提起飞机就害怕。好几次,小伙伴玩得正起劲,忽然天上传来了飞机的声音,大家就大惊失色,嘴里喊着:"飞机!飞机!",急急忙忙就向大门后面躲,好半天不敢出来。
说起汽车,还有比我们对这个庞然大物更陌生的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农场劳动时,一位老家在陕南大山里的同事讲了一堆段子。其中之一就有关汽车。话说一天雨后,一位山民正走在山区公路上。突然一辆卡车驶过,泥水溅他一身,这让他感到很愤怒,于是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向汽车砸去。此时刚好是个弯道,很自然车辆鸣笛,山民听到后很是得意,自言自语道:“你看看,打他一下他也疼,也会叫。”
看电影
我们村和合阳县的王村、南寨隔河相望,清晨望得见对岸的炊烟袅袅升起,傍晚山坡上的太阳能电站熠熠闪光,煤矿的井架,输电的铁塔历历在目。但要走到那里,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十里上下。解放前,农民们除了正月十五打社火,平时很少有娱乐活动,那个村里唱个大戏,附近村庄的人们便会大老远的去看戏,有的甚至要走上十几里路,骑着牲口,套着车赶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南寨放电影,那时没有彩色电影,就是那种黑白片,当时很火的电影是《金银滩》,《白毛女》等等。消息传来,村里的年轻人甚至一些年龄大的人不待天黑,下午便翻沟爬坡去看看这“电影”到底是个啥东西。一时间,放电影的麦场上便人头攒动,满满当当。从头到尾,人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盯着银幕上人物的一举一动,直到大大的“再见”出现也不愿离去。有几位老太太从银幕前转到银幕后,又从后面转到前。她们很疑惑,这刚才演戏的人到哪里去了?
几年过去了,看露天电影的机会多了,人们再也不去银幕后面找“人”了。又过去几年,县乡的电影队时不时送电影进村,村里那些家道好的人家遇到红白事也会为村里的乡亲们放一场电影。
新世纪以后,电视机普及了,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连续几十天看一个故事,想看场电影就得进影院,露天电影倒成稀罕事了。
老人家们曾这样计时
夏初外出,路过一荒园,见一只彩衣斑斓的雄鸡在园中高视阔步,时而昂首啼鸣,全然不把路人当回事。一时间想起七十多年前在农村家里,也有大公鸡是这幅姿态。那时,太阳、月亮、星星、公鸡甚至线香就是人们的计时工具。晚上看星星,看月亮,听鸡鸣。白天看太阳,烧香计时……
七十多年前,像我们那样的穷乡僻壤,没有几个人见过钟表,更别说用它计时。男人们要去煤矿拉煤,孩子要赶早上学,怎么把握时间,一是听鸡叫,再是看星星。以公鸡的第几轮鸣叫,月亮、星星的位置来确定出门的时间。公鸡且不说了,时时有差错,屋里的灯、外面鸡的叫都会误导鸡们对天明的判断。要不怎么会有《半夜鸡叫》的故事呢!而看星星就要靠谱得多,那些农忙种地、农闲下苦卖炭、四处奔波的庄稼人,积累了丰富的看星星定时间的经验,他们能从月亮和某个星座四季的位置来确定时间的早晚,大抵不会误事。他们知道牛郎在哪里,织女在何处……。而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叔叔所说的“我回来时,参子端晌了。”这句话里。“参子”是什么星,“参子端晌”是夜间的几点钟?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而我们和大自然却越来越疏远。以自然界的物象来确定自己所在的方位,用星星月亮来判定时间似乎已成为特种兵训练的内容。而我们普通人,已经不会使用这些生存技能了。与那些早起奔波的人不同,家庭主妇们除了听鸡,还要看太阳的位置确定早晚。她们在做饭时会凭经验点上线香,在香上做个记号来确定蒸馍的时间,香烧到尽头,馍就熟了。
曾几何时,偏僻的农村也用上了钟表,小闹钟唤醒孩子们去上学,小伙子姑娘们的结婚三大件之一就是手表。到现在,手机几乎成了人们的标配,代替了钟表的计时功能,手表却更具饰品的性质。
弹指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跨越了千年。不胜感慨!遂以一首诗作结。
少年上学听鸡鸣,
三五小童,睡眼朦胧。
砖垒书桌豆大灯。
壮年不再闻鸡鸣,
残月晓风,行色匆匆,
也为追梦也因情。
而今此园见鸡鸣,
喔喔声声,伫立谛听。
蓦然回首叹人生。
END
作者简介:王文侠,澄城县人,陕西省信息中心退休职工,业余文学爱好者。
*配图、配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