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招聘求职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5.html

作者:刘洋、李翀、姚棋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当前精准扶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纵深推进,也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大致还有多万贫困人口急需在未来两年如期脱贫。因此,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和精准帮扶外,也要发现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

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还是在农村。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2.0升级版,落子在民生保障和富民产业,实现内生式发展,从根本上摘掉穷帽子。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纳入了年国定贫困县“摘帽”计划,精准扶贫具有代表性。为此,课题组赴澄城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五个领域,开展了实地调研。

一、澄城县基本概况

澄城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部,总面积平方千米。澄城县历史悠久,从北魏始建,县名县治沿用已有年。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将县境划分为“三梁一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昼夜温差大。

截至年,澄城县下辖1街道、9镇,常住人口39.24万,城镇化率40.8%。实现生产总值79.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62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7:28:45。人均生产总值5元。

二、扶贫与扶志、扶智相互结合

扶志与扶智是从思想、信念、意识、技能上促进贫困群众自助脱贫的有效举措。

1、建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澄城县在十个镇(街道)设立总校,10个标准化示范村设立分校,聘请县委党校、扶贫、农技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部分优秀第一书记、脱贫之星组建讲师团,每月开展两轮次集中讲习活动,教会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方法经验,树立攻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2、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澄城县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公共文体设施,促进健康文体活动有场所、有阵地。澄城县历史悠久,乡土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搞文化有基础、有动力、有组织,农闲时节古会、庙会众多,基层干部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为品牌,组织纳凉晚会、恳谈会、户院会、意见听取会,与贫困户交流互动,畅谈乡情,让群众在文体活动中陶怡情操、强健身心、凝聚人心。

不过,调研中课题组也发现,部分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文体设施并没有按时开放,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工作人员身兼多职,难以专门兼顾到文化设施开放和服务,同时冬天气候、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参与文体活动人员少。

图冯原镇村级文体设施

调研中,课题组还发现,澄城县城关镇还高标准建设体育场、非遗博物馆,羽毛球、乒乓球还是常态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非遗博物馆是3A景区,在建的文化馆是具有综合功能的文化中心,医院、医院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这符合中西部贫困地区人口往县城(城关镇)集中,县城做大民生保障,提升城市品质和房地产等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

图县城文体设施

三、文化旅游以体验性切割细分市场

黄土高原的生态短板和同质化一直是这个区域文化旅游的突破难点,但是千年古县赋予了澄城县丰富的文旅资源。

尧头窑是陕西渭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该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尧头古镇位于澄城县的西南,与白水、蒲城两县邻接,老镇很多民宅已被废弃,现改称尧头村,当地人称之为"老街"。站在西河岸边,向对岸的台地和崖坡上的老镇址望去,崖畔田头被弃置的残瓷堆积在黄土瓦砾之中,废弃的残垣、参差错落的旧瓷窑及耐火砖、匣钵、瓷片、窑渣布满山坡,从北到南绵延不断。“古窑洞岁月,碎瓷知繁华”,这一座座荒芜废旧的窑洞,一条条碎瓷铺就的古道,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尧头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尧头窑遗址位于历史名镇尧头镇附近,依山傍水,风景独特,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总面积4平方公里之多,目前保存着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以来遗存的古遗址、古作坊40余座,古民居余家,是我国唯一现存完整的陶瓷遗址生态区,极具保护挖掘开发价值。据史料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

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的称谓延用直今。尧头陶瓷,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颁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4月,尧头窑又被国务院又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8月,尧头村被国家三部委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榜单,年2月尧头镇又被国家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年,澄城县按照打造“中国慢游第一县”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以尧头窑文化生态景区为龙头,着力打造4A级景区,完善景区内部、外部以及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一个融合现代文化元素与古朴陶瓷文化的文化旅游园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尧头窖古镇

四、职业农民造就农业升级

农业是农民农村的根基。脱离农业搞传统工业化,“烂尾”的风险很大。一方面很多产业、企业已经完成了全国、全球的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加之产能过剩、中西部城镇的产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不可能继续大肆向农村扩张。另一方面,农民的核心技能在农业,附加值也在农业,也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由镇村党组织牵头,澄城县采取“党组织+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联建共建扶贫产业园,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壮大了村级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将所有贫困户镶嵌在产业园上,保证贫困群众稳定的土地分红和收益分红,既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又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了舞台。例如,吉安城村成立了村民互助协会,由先富起来的村民集资,为需要贷款的贫困户提供低息贷款。该村还向贫困户推广优质苹果种植包销,过去贫困户之所以难以脱贫,除了等靠要等惰性惯性外,就是农业品种、产量、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吉安城村为每名贫困人口划拨一亩地用于标准化种植苹果,当地海拔、气候适合苹果生长,加上科学种植,一亩地一年产值能够达到三万元以上,该村年人均收入达到多元,超过了周边地区。

图吉安城村

澄城县的精准扶贫实践表明:

一是底线保障。要精准识别存量贫困人口、贫困户。从长时间建档立卡的跟踪记录来判断脱贫难点,以一人一策、一户一策来精准施策。同时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