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干净整洁、极富渭北风情的国家级卫生县——澄城县,风雨沧桑、气势恢宏的澄城乐楼,壮观宏丽、富于“小雁塔”气势的唐精进寺塔和澄城中学玉泉文学社,也许是每一位来澄的人值得观看的地方。
“玉泉”社的“千人大会”
在澄中城宽敞干净的楼道里,忽然一阵明亮而悠然的歌声飘过耳旁。一个身形瘦高的男子手里拿着一摞杂志兴冲冲地走上三楼。
“快看一下杂志。”高瘦男子还未跨进玉泉文学社的门槛,郭军平闻声已迎了出来,一把把杂志揽了过去。
澄中的文学社之所以名为“玉泉”,与澄中百余年的校史有关。“澄城中学前身即为清代的玉泉书院。”郭军平对记者说道。
高瘦男子是澄中校团委书记李玉强,他最近刚接管文学社和学校的团委工作。李玉强对那一期的《古徵文学》很是赞赏。他扬了扬杂志说:“当时我还是会计,那期封二、封三把我们千人大会登了,排版也好。”
李玉强口中的“千人大会”是年澄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联为了祝贺《古徵文学》杂志创刊同时举行郭军平《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赠送仪式而召开的会议,来自全县的中小学校长、语文教师以及玉泉文学社的学生近千人参会。当时,涌动的人群坐满了整个会议大厅。
“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郭军平说:“会上,县里为了嘉奖我们文学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给了我们一定的奖励和支持,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他随手翻开一本《古徵文学》的目录页,一个叫“县域文萃”的栏目里,有多篇来自小城各个行业不同单位的作者的文章。
“像这个作者,是在韩城工作的澄城籍工人,他经常给我们投稿,还在家和他上澄中的孩子讨论怎么写文章。他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请教文章的得失,这次得知被选上刊载了,他当天夜里打电话感谢我,语气高兴得像个孩子。”不知道何时走进屋里的《古徵文学》责任编辑付娟丽老师,在一旁指着其中一个作者的名字说道。
“铅字块间”的教育情怀
正如付娟丽所说,很多社会人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