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泡

——故乡的著名美食

文/杨长弓

在澄城县城,除过“水盆羊肉”、“揪面片”等美食外,“麦子泡”也算是澄城的美味小吃。

说到“麦子泡”,从印象说,是一种区域小吃,就如同“踅面”,在合阳、澄城一带很有名,但如果到了西安或咸阳等地,就不一定受欢迎,这主要与小吃的配料有关系,比如“踅面”,它的配料主要用大油,而这恰好是大多城里人最不喜欢的,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还有“踅面”这两个字,在澄城则写成“旋面”,尽管读音仍念“xuemian”但写法不同。而“麦子泡”和“踅面”一样,都是以荤腥为主角,这就造成了它的局限性。

说到“麦子泡”,其实在我的印象里,也完全不是那回事,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常给左邻右舍的红白喜事做厨,每到过完正事的当天晚上,父亲便安排人煮一大锅麦子,到了第二清晨,把当天坐席的席底子统统放进煮好的麦子里,以便所有帮忙的人和左邻右舍来吃,我觉得这主要有两层意思,1、那时候由于物资匮乏,人民生活不富裕,便养成了俭省节约的良好习惯。2、与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人们过去穷怕了,长期以来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过事酒席的大量剩菜倒了可惜,于是想法设法减少浪费,和煮好的麦子烩合在一起,便有了“麦子泡”这样的小吃。

其实,我对“麦子泡”并不感兴趣,这主要来自少年时代的记忆。总认为这是剩菜剩饭,不干净卫生,所以,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几乎再也没有吃过它。前些年,曾到县北王庄一代参加了两次酒宴,吃了一次“麦子泡”,彻底改变了我儿时的记忆。我发现县北的“麦子泡”和县南压根就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用材上,县南是用“撤席底子”做的,而县北则不同,全是用新鲜的食材。县南是正事后第二天吃,而县北则是正事当天早晨吃。尽管如此,这种饮食仍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最近,回故乡参加侄孙的婚礼,早晨赶回县城,便被安排在县城王军麦子泡饭馆吃早点,这个地方从没来过,到这里一看,一条不宽的巷道,门面不是很大,门头上写着“壶山香”的招牌。装饰也不算豪华,还要上好几个台阶才能到门口,着实不太显眼,等推门进去一看,映入眼帘的却是另再一番情景,大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意。屋子里面很大,热气腾腾,饭菜飘香,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张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人们正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人美食,我脱口而出:“这么多人”?迎上来的服务员抿嘴一笑说:“这都是第三波了”。

我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人喜欢吃“麦子泡”,这让我大出所料。接着,年轻的老板走了过来,几句寒暄问候后,便让服务员上了几碟小菜和一盘条子肉,随后对我说:“叔,你放心吃,这油都是咱们自己练的,食材也都很新鲜,保证没麻达!”

少倾,服务员用盘子端上来几碗红豆稀饭,仔细一看,正是过去农家的那种“四六饭”(比较稠的那种稀饭)。热乎乎香喷喷地,让人一看就发馋。我刚端起碗喝了一口,那浓浓豆米清香直渗肺腑,让人欲罢不能。

就在我品尝红豆稀饭的时,“麦子泡”端了上来,一眼看去,红噗噗,油汪汪,热腾腾,香喷喷,倾刻勾起人的食欲,我忍不住拿起筷子在碗里翻动了几下,发现碗里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肉、猪血、酥肉,丸子、猪肚、肥肠等应有尽有,我迫不及待吃了一口,呀,味道好极了!咸淡正好,清香可口,肥瘦相兼,辣子红而不辣,大油多而不腻,有着陕西岐山面那种“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更有自己的特色。不怪生意这么好!

这次品尝“麦子泡”,颠覆了我几十年来对麦子泡的偏见,深深享受到这种美食的真正滋味,感受到故乡故土人的真诚实在,谢谢这些年对“麦子泡”不断发展完善的商家,愿“麦子泡”能走出澄城,走出陕西,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种美食!

年12月31日于澄城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