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恒

澄城县韦庄镇东白龙家族起源录

在我的家乡,至今生长着两棵古树,一棵就是这棵古槐,另一棵是皂角树,在人家院子里,不好拍摄。这两棵古树,见证了白龙彭氏家族六百年的沧桑变迁,它们可不是一般的老树,而是随着先民的迁徙远道而来的,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讲给你听……

元朝未年,黄河泛滥蝗灾肆虐,赤地千里灾难迭起,又加之朝庭穷兵黩武,贵族们更是飞扬跋扈横征暴敛,使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蒙古人残暴统治激起民变,天下震动,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反对暴政,蒙古人大肆杀戮残酷镇压,以屠城灭种为能事,致使天下生灵惨遭涂炭,各地人员大幅削减,在我们家乡这一带,当时十室九空绝非虚言。

纵观天下,唯独山西地界社会稳定百姓安宁,怎么回事呢?当时,主政山西的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他爱民如子,注重农工商业发展,严格约束蒙古人的蛮横行径,在他治辖内,相对来说,山西社会稳定,百姓富裕,粮食充足,人民安居乐业,各地难民纷纷逃奔山西。致使华北华中大部,陕西东部人口大量减员,虚空的村落绵延千里,残垣破壁犹如人间地狱一般。

大明初立,洪武大帝虽贵为天子,但他出身穷苦百姓,深知农业发展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便于洪武六年下旨大移民垦荒拓野,决定由山西向各地迁徙。

洪桐大槐树下设立一个办事机构,向移民发放通关文牒,安家资费,由官员导引督送。当时,人们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又要背井离乡奔走他方,故此,老百姓对此次移民抵触颇多,很少有人主动迁徙,认为,这就是发配!

一时间,政令难以推行,洪武帝震怒,下旨强行押送,按时按点必须到位!谁失职惩处谁!圣旨一下,各级官员非常重视,按照三抽一,五丁抽二的办法来界定选拔,任何家庭不可违背,官民平等,这是铁律不可动摇。

圣旨己下,政令即出,官府公告贴遍大街小巷,官员逐村宣传动员,说是你们去的地方比这里更好,沃土千里,地广人稀,很有发展前景,到哪里不是去受苦,而是去过好日子。

年前颁布政令,第二年二月便陆续开拔,必须在夏播前就位,不能误了节令。

大街小巷,荒郊山乡,家家悲痛,户户难舍,割不断的亲情,哭声阵阵四处迷漫。

圣旨无法抗据,二月初,大家被召集在洪同县老哇村开动员大会,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不一会儿,一位敦厚的官员在一班官史及各地乡绅的簇拥下来到临时搭建的会场,向下面的老百姓拱手行礼,并示意大家安静:

“兄弟姐妹们,父老乡亲们,皇上圣明,颁布了这项法令,想想我们山西,人口已达四千多万,比河南山东两省加起来还要多,人口在增长,土地己开发待尽,没能力再增长,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大家的日子都过的苦,为什么呢?没有充足的土地,怎么办呢?只有走出去,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垦荒,去寻找我们新的幸福家园。皇恩浩荡,不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还发给我们资费,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啊。希望大家不要有所顾忌,我可以以我的官职、我的人格向大家担保,这些拓荒千里的游子,不是发配!也不是为江山社稷去修长城!更不是去战场上厮杀!他们是去开荒种地,是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去的。可以这样说,过去干上五年,你就是用轿子抬都抬不回来,为什么呢?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足够的粮食,白面馍馍你吃都吃不完,再养些牛养,到时他们有钱有粮有房有家有酒有肉,你们这些做老人的愿意让娃们跟在你们身边受苦哩,还是让娃们出去创一创?世界这么大,男儿岂能老死故乡?父老乡亲们,让娃们放手一搏,为自己奔一个好的前程。”

人们将信将疑,大家窃窃私语:”官老爷说的对着哩,娃们都守在跟前,这日子也不好过。”

“对!丁多地少,在一块受苦,还不如赶出去一搏。”

……

官爷又说了:“父老乡亲们,远去的兄弟姐妹们,亲人短暂的离别,总有相见的那一天,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我们远征的兄亲姐妹,早传捷报早发家早致富,只要舍得力气,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看到下面的百姓在小声议论着,官爷挥了挥手示意大家静一静“你们的当中也有我的亲人……,此次别离勿忘祖先,以后儿孙们若问起你们的根在哪里?一定要告诉他们,若问根基何处寻,大槐树下老哇村!今天,我在这里准备了许多大槐树下繁衍新生的小树苗,你们生活在哪里就把它栽在哪里,好生管理,这…唉……也是个念想。”说到动情处,官爷留下了两行热泪。

人群中,就有我村彭族的祖先——东顺、西顺;刘族的祖先刘某人;王族的祖先王某人;李族的祖先李某人。他们之间并不认识,会结束了大家结就散摊了,各回各的家了。

东顺西顺是兄弟二人,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两个人都成了家,有了家室。下面的几个兄弟还小,还需要爹娘抚养,官府二月初就下文通知了他家父母,二月底必须走人,这可难坏了二老双亲,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一个也是舍不得。

东顺西顺深知父母的愁苦,二人商定,便主动禀告二老,跪于膝前话未开口己是潸然泪下:“大,妈,娃们不孝可是圣命难违,不得不远走他乡……”

西顺:“若稍得安稳,必过来看望二老,帮扶兄弟,望二老宽心,保重贵体…”

东顺爬上前去抱住母双亲腿痛哭涕零;“妈哎,娃舍不得您二老,我们走后,一定要保重贵体,等娃们回来,保重……”

下面的几个小兄弟也是摇晃着二老的身体:“妈哎,大哎,甭让哥哥走甭让哥哥走,走了谁帮您二老种地?谁来护着我们……”

两位老人早已哭成了泪人,这一走就是五年,远隔千里外,弟兄们也是永久的两地相望,子子孙孙不能常相厮守……

官老爷的几番讲话,让悬着的心有了些许安慰,难过也好愁苦也罢,该走的留也留不住,没法子,眼睛哭瞎也没用!还不如积极的做些准备。

上面的公文下来了,二月十八准时出发。

一晃半月就过去了,到了分别的日子。大槐树下黑压压一片,千村万舍空巷,人们全聚齐在这里,送行的远行的难舍难分,泪雨飞落哭声凄婉,各自诉说着离怨忧伤,别的不表,单说着彭氏一家人全家人依依不舍,父亲拉着两个儿子的手说道;“娃呀,为父有几句话要给你们交待一番。”

两对夫妻拉着老人坐在树下,双膝跪倒叩拜:“父母之言,孩儿当铭记于心。”

老人温和的说道:“娃呀,出去了要互相关照,常言说的好,打虎还须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无论啥时候,一定要记着,兄让着弟,弟敬着兄,子子孙孙都不许窝里斗,不许分心。”

母亲话没说出口泪就下来了,被父亲看见用胳膊轻轻撞了一下,母亲忙用衣袖擦了擦拉着两个儿媳的手说:“娃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妯娌之间要互相帮衬点大度一点,要常想姊妹的好处,谅解姊妹的难处,兄弟亲不亲,要看妯娌的心劲浑不浑!娃们,这一走……”

老人还没说完,一位肥胖的官家大声发话了:

“肃静肃静,现在本官宣布以下纪律:

一,本官宣告时,禁止任何人喧哗;

二,送行时间到,亲人自动散开;

三,被选人员各安本份,不得逃避,今天,必须按点准时出发;

四,被选人等快快入列,点名上前领取文牒、安家资费,根据文牒上分配的地方,向相关护送官员报道,不许拖延;

五,送行的人立即退后,护送官员点名清数,任何人不许缺席,否则,全家以窝藏抗旨罪论处绝不姑息!”

在细微的轻哭中亲人们迅速分开,东顺西顺领到文牒便归队了,上面写着迁往陕西澄城一个叫白龙的地方,差官说了,地方不远,咱这西南方向,五百来里地,过了黄河,走三四天就到了。

快出发了,大家背上带着老娘烙的白面饼子,饼子耐吃又不坏,亲人们都在老槐树下被官兵隔开,孩子们齐刷刷的向亲人跪下,实实在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哭天抹泪的叫着爹娘,老爹老娘向孩子们招手,呼喊着孩子,女人们泪如泉涌或在男人的拉扶下痛哭,或坐在地上在亲人的安慰中大哭,在泪水和哭声中队伍开拔了……

每支队伍近百十号垦荒的移民,在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官兵押解下缓慢前行,就这样,还是有少部分人偷跑开了小差,差官立即把问题上报,结果呢?每个队都有,形成了一个棘手的大事件,惊动了洪武帝,洪武帝闻讯震怒,飞马传旨:

一,逃跑者抓住做三年苦役,而后重新编制安排地方,十年不许回乡探视,违令者,斩!

二,所有移民用绳索捆绑连结,任何人不得例外,必须按时按点到达,差官办事不利者,免职严惩!

就这样,我们村的祖先们便被押解着前行。一路拔山涉水,西渡黄河,随着队伍走了十多天才到了这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被分在四个破败的村子,这是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好象几百年都没人住过,大片大片平坦的土地荒芜着,成了狠狐兔子的安乐窝。东顺西顺被分在一个叫白龙里的村子,因为城墙城门楼还在,门额上写着白龙里。并分得土地为西四里南三里北三里共二千亩土地。彭氏先祖把带来两棵树,一棵槐树栽在村西沟棱,它代表父亲,勤奋坚韧;一棵皂角树裁在村北,它代表母亲,慈祥辛劳,几百年来,妇人洗衣皆是采皂角浆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历经风雨六百余年,依旧枝繁叶茂福荫子孙。

刘安分在白龙里东一里的一个小村子,只是这里的后沟里住着一家姓南的老户,分得土地也是二千来亩的土地。在村子南边栽了一棵槐树,三十几年前不知啥原由给挖了。

王氏先祖分在白龙里西北二里塬下的一个小村子,因住在一座寺院的后面,就起名寺后村,后又改名王家坡,因村后有一条上塬的坡而得名。村子栽的槐树没成活,只是后代为了纪念先祖便在先人坟上栽了四棵柏树并立碑纪念,三十多年前移村时把四棵几百年的柏树挖了,石碑拉回去放在大门外做了石板凳。分得土地有一千多亩,全是一等一的好田;李姓先祖被分到白龙里东北塬上的一个小村落,也是分地一千余亩,村子东边裁了一棵槐树,也是三十多年前被挖了。

大家彼此相近,没几天就熟欢了,闲时便在一块切磋农艺交换心得,好的跟一家人一样,大家看到如此肥沃的土地,真的肥的流油,真的兴奋极了,官府按时发放了种子,农具,并借给了足够的粮食,鼓励大家好好干,争取多打粮。这还用说吗,农人见了好土地,那还不甩开膀子狠劲的整!

没有几年,这些先辈们真的发了。置办了高屋大厦,养起了成群牛羊骡马,当然了,也添了儿女娃娃,日子过的真的是风生水起。

后来呢,经历了三百多年的蓬勃发展,人口迅猛膨胀,已达到了土地不足以养活人的地步,于是,白龙里彭家的一个支脉迁到了村北十几公里的山沟里垦荒去了,在那里建了一个叫彭家河的村子。又过了多少年,又有一支西迁至村西两公里处,新筑了一个村子,取名新城。还有一部分人走了西口,在甘肃庆阳一带或学做生意或熬活,时间长了就在那里落户了,听说那里繁衍的彭家人还真不少。

刘家也是开枝散叶的一个大家簇,于清朝前叶,一支人迁往村南七八公里的大荔县,建了一个大村子取名龙门。也有走西口定居的一些人。

王家也是人丁兴旺,一部分人西迁一公里上了塬,建了一个村子叫上王坡。

李家没有分支,只兴村子不断的扩大,成为几个自然村里最大的一个。

今天,我们这里的人有个习惯,就是走路时两手背着走,听老人说,就是那个时候人们是反绑着过来的,时间长了就传下了这个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把上厕所叫解手,因为人是一根绳子连着十多个,路上有个水火事就请官差行个方便“老爷,我要上厕所,给解手松绑,方便一下。”后来吗,人们把上厕所就叫解手或者说方便一下。

作者简介

刘永恒,澄城韦庄人。四海漂泊的农民工,文学爱好者。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自知水平有限,却有一份热爱文学执着追求的志向,愿交良师益友,学长补短而提高自已。小有作品分别发表于《华山文学》、《大秦岭文摘》、《微澄城》等平台。《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投稿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