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浙江省53个县有48个县人口增长,占到9成以上,11个县人口超过万大关。相比于东部地区的县级人口快速增长,处在西部地区的陕西的县区人口这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01
从乡镇到普通地市,从普通地市到省会城市,再从省会城市到大都市圈,人口的流动已然是时代背景。在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增长的背后,是支撑普通地级市及区县人口的净流出,这一点在中西部省份尤为突出。
先来看总体情况:
西安的人口增长超过了全省的人口增长。根据七普数据,年西安人口万,对比十年前的“六普”,增长了.51万人,十年增长了52.97%。而陕西全省的七普人口是.9万人,比“六普”增长了.2万人,十年仅增长了5.9%。
■单位:万人数据来源:七普、六普数据
这背后潜藏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陕西一些地市的人口在缩减。将陕西十个地市的人口变化作对比,从年的“六普”到年的“七普”,十年人口保持增长的只有西安、榆林、延安,其余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均呈现出人口净流出状态。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七普数据
关中地区一直是陕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七普数据中,关中地区的人口为.55万人,约占陕西全省人口的65.46%,约有三分之二的陕西人生活在关中。陕北地区人口.73万人,占14.94%,陕南地区人口为.61万人,占19.6%,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陕南、陕北。
然而以十年的变化来看,关中五个地市中,除西安以外,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的人口均处于净流出状态。咸阳市的人口变化,与西咸新区行政区划诸多关联,暂不作类比。渭南作为除西安以外的人口第一大市,也是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地市,人口净流出60.12万人。但如果从人口流出的比例来看,铜川虽然是关中地区人口最少的地市,但人口净流出比例却是最高的(-16.37%)。
■陕西十地市-年人口变化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
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地市,十年人口总体呈增长态势,也是除西安以外,陕西仅有的两个人口正增长的地市,榆林是陕西十地市中人口增量(27.06万)和增速(8.07%)最多的地市,延安十年人口增长9.39万人,排在榆林之后。
陕南的汉中、商洛、安康三市人口也在外流,其中商洛人口净流出最多,十年净流出人口为30.17万,其次为汉中市(-20.61万人)、安康市(-13.74万人)。
近十年来,人口加速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根据七普数据,陕西全省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约.39万人,其中省内流入人口占绝大多数(.02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37万人。
总体来看,7个人口规模缩减的地市中,安康是十年来相对人口缩减幅度最小的一个,十年人口减少了5.22%。
02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口自然增长放缓,使得人口的整体增长放缓,而在人口净流出比较大的乡镇及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增长拐点也就理所当然要早于一二线城市率先到达。
对比近十年陕西十个地市的历年人口增长变化会看到,年以后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水岭。这一年铜川的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较年减少1.63%。在这之前的几年,各地人口的增速整体保持微涨态势。
到了年,除西安、榆林、安康三市外,其余7个地市的人口均呈现负增长。之后的年、年,仍然是大多数地市人口继续负增长。而对比年、年的人口增速,会发现,之前相对比较平缓的人口增速在年,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这可能与年的采用的是普查数据,相对比较全面精准,而其他非普查年份的数据,一般通过抽样调查推算,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
■陕西十地市历年人口环比(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速变化,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十年人口增速由六普、七普两次人口普查对比得出。年起,西咸新区常住人口计入西安市。
再来往下看区县的数据可能更明显一些,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在内,陕西省共有个县级行政单位。由于年对于年的数据增长变化较大,这里以年的人口增长来对比。年,陕西个区县(不含西咸新区)中,人口出现负增长(与年相比)的区县有55个,占到51.4%,人口呈正增长的有52个,占48.6%。
也就是说,年,陕西约半数以上的县(区)人口在负增长。这些人口净流出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关中的渭南、宝鸡、铜川等地市,渭南、宝鸡都是人口大市,也是区县人口外流比较严重的区域,渭南市除临渭区外,其余区县的人口均处于净流出状态。宝鸡市除麟游县以外,其余区县人口同样处于净流出状态。而铜川市除新区外,其余所辖区县同样面临人口外流趋势。
陕北则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榆林市的人口在微涨,其中米脂、绥德、子洲、佳县四个区县的人口在负增长,其余8个区县人口在正增长。延安市则是除宝塔区、吴起县外,其余11个区县的人口都在负增长。但这一情况在七普数据出来以后发生变化,榆林市和延安市成为除西安以外,陕西“唯二”人口正增长的地市。
陕南的商洛市,除商南县以外,其余6个区县的人口在年都在负增长。商洛市也是近十年(六普到七普)间人口规模缩减比较大的地市,人口净流出量(30.17万),仅次于渭南、宝鸡两市。
相比之下,安康、汉中两地的人口虽然也在缓慢外流,但相对比较平缓,大多数区县的人口在年仍处于正增长态势。这也使得,从十年变化来看,安康、汉中的人口缩减比例均在5%左右,不同于其他地市,大多缩减比例在10%以上。陕南地区成为陕西人口波动相对较平稳的地方。
03
选取两次人口普查后,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渭南市,以及人口净流出幅度最大的铜川市来重点分析一下:
渭南市作为陕西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地级市,拥有临渭、富平、蒲城、大荔四个人口大县(区),但由于受到省会西安的虹吸效应,除临渭区外,其余三个人口大县也是人口外流最多的。临渭区是渭南市唯一人口正增长的县区,也是渭南市唯一的市辖区,两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量为4.22万人,十年同比增长4.81%。
■数据来源:七普六普数据陕西统计年鉴
人口外流量最大的是富平县,从六普到七普,当地的人口规模缩减了10.14万人,十年增速为-13.64%,其次是大荔县,人口净流出10.1万人,十年增速为-14.56%,蒲城县的人口十年净流出8.09万人,同比减少10.88%。
而潼关、白水、华阴市、澄城县这几个县区或县级市,近10年人口的外流比例都在20%左右。西安对关中地市的人口虹吸效应由此可见一斑。华州区、合阳县人口分别净流出16.68%、17.43%,渭南市区偏居整个行政区划一隅,对辖属区县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也是导致人口外流的另一因素。
韩城市作为渭南辖属的县级市,人口净流入量是渭南所有县区中最少的,十年间人口净流出仅人,同比减少2.15%。在诸多关中县区人口被虹吸的背景下,能保持这样的增速,与当地的产业支撑有很大关系。
再来看人口净流出幅度最大的铜川市,铜川市的面积和人口在关中都排在最末,但是铜川市的人口外流比例确实关中最高的,十年人口外流16.37%。由于铜川市未公布七普具体分区县数据,只能从年—年的统计数据中做以分析:
—年,铜川市耀州区、印台区、王益区、宜君县四个区县的人口都在缓慢下滑,只有铜川新区的人口在增长,铜川新区的人口从年的7.38万,增长到年的11.78万,这期间人口增长了4.4万,同比增长59.62%。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
铜川所辖的印台区、王益区从年-年,人口外流的幅度和比例相一致,期间人口净流出量分别为3.65万、3.31万,这两个区年分别有人口18.12万、16.73万。
相比之下,新区的人口增长远不及老城区人口外流的速度,是导致铜川市人口净流出量陡增的最大原因。宜君县作为铜川辖属的唯一一个县,反而是人口变化最平稳的,从年到年,人口减少约人。总体来看,年比年,铜川的人口净流出量是5.49万人。
而这只是年的数据,根据更为全面的七普数据,到年,相比于六普,铜川市的人口净流出在13.67万人左右,而铜川年全市的人口为69.83万。
人口的流动不止发生在陕西省内,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们都在自由地选择适宜生存的场所。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关于人口红利有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是普遍规律,无论在日本美国,人口和经济都集中在大城市,而这并不会带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相反更容易实现人均意义上的空间均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产生了一种误区,将其理解为总量均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