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行建
赵家村,是澄城县寺前镇西习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有3道巷子,来户人家,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村子里赵姓为主,后谢姓、段姓、习姓、严姓等相继融入这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小乡村正月里闹春,二月二狂欢,三月桃花艳,四月甜杏熟,五月小麦黄,六月西瓜甜,七月热浪袭,八月娃娃乐,九月人倍忙,十月寒意来,冬月飘瑞雪,腊月相守望……
村中有一块残碑,在饱经风雨浸蚀、岁月打磨后,上面的字迹如“世居澄城之遵教里”、“雁行三人”、“祖以积善闻”等仍旧可辨,我们大概能从中看到老先人的身影……
一方方正正赵家人相传赵家村的先祖曾任宛平(北京卢沟桥所在地)县令,后因言获罪,在服刑的过程中,掌握了烧砖瓦的技艺,后代便以此为业,几经辗转便来到澄城县。直至清雍正年间(-),有赵姓兄弟三人,像大雁迁徒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豪迈的号子,迈着坚定的步履,从北面塬上的岳家城南下,来到这块野草丛生的地方,操起了老本行。一来此处地势比塬上平坦,二来可能土质更适合烧砖制瓦吧。
赵家村东南方约一华里远,曾修建一土墩台——“转角楼”,一丈有余,四棱台状,上有用砖砌的尖顶,用以弥补形胜不足。在村子里合适的地方修建了数座庙宇,以保佑赵家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赵家后代茁壮成长,栋梁辈出!而今的赵家村,已经有多人,我们这些后来人,在各行各业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汗水。年,国家实施“小村并大村”政策,三分赵家抱成一团,成为西习村第四村民小组。赵家后来人勤劳淳朴,和睦向善,建村至今就要年了。
赵家村的第一代人是烧砖瓦的手艺人,赵家人的后代就自然遗传了砖瓦的品行:源于泥土,融于流水,成于烈火。轰轰烈烈,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克勤克俭;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一年又一年被传承至今……
二规规矩矩大拜年大年初一早上赵家村的拜年仪式应该是方圆保存最完整的传统礼节了。赵家人在这一天用干净的仪表、虔诚的姿态、满面的春风、规矩的仪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期盼着更好的年景,更好的未来。
大家都早早地打开家门,将新年的喜气迎进来,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准备新年第一餐,娃娃们则穿上崭新的衣服喜不自禁地玩耍。饺子做好后,端两碗放在自己先人的牌位和遗像前(我们称“主前”),放上新筷子、小圆馍,上香后作揖磕头再作揖,然后才能开早饭。
早饭过后,村子里的人便多了起了,自家屋会聚集在一起,准备着大拜年事宜了,这时候碰见村里人必先双手握拳打招呼,一句“年过得好!”道尽了所有的新年祝福。我们自家屋都会很快地聚集在八爷家,男的由八爷率领,女的由八婆带队,一阵寒暄后,整装待发。大拜年是有顺序的,首先给自家屋的长辈拜年,然后再给村子里的老人拜年,最后同龄人间互致问候。
第一站便是去我爷爷那里,爷爷是当时村里的寿星TOP1,这一天他老人家穿着娘做的唐装,神采奕奕,荣光焕发。人老多情,暮年更甚,因为他会见到村子里更多的人,大家也乐意听爷爷讲陈年旧事。三伯会提早在爷爷的桌子上摆好各类干果、瓜籽、香烟和茶具,这一天的炉子也特别带劲,给不大的厦房带来浓浓的暖意。爷爷则坐在沙发上,抽几锅水烟后,闭目静待拜年的人来。踩着厚厚的炮花,我们走进三伯家的院子,八爷揭开爷爷的门帘,“大哥,娃娃们来给你拜个年”。我们晚辈则按辈份和长幼次序排列成几排,双膝着地,给爷爷磕头行礼,祝福爷爷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那时的爷爷从沙发上站起来,双手摊开,略微弯下腰回谢,笑容可掬。三五分钟后,便去二爷那里,直到给六爷七爷八爷家拜完年,然后便是村上其他老人了。
从老巷开始,我们一直转完整个北巷。后来村南南岸场边开了一条新巷,住着几位老人,这也是今天必须去的地方。一路上,一溜一串的队伍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大家互致祝福,同龄的则相约大拜年结束后小聚一下。在外工作的人这一天会特别主动,向老人自我介绍,顺带说出自己父亲甚至祖父的名讳,生怕老人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或张冠李戴了。女性队伍中最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