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的摊位在街道十字口的一角,方方不足一米的塑料布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人的鞋垫和小娃的布鞋。鞋垫子的花样很多,小布鞋很精致,搭眼一看,针线活的水平就很高。

说了几句话,老太太便听出了我的口音,自报家门认了我这个乡党,话也自然地多了起来。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住在儿子家的楼上,早晚趁家人都去上班,便背着包袱提着小凳来到街上摆摊。她说城市里的楼高,憋闷在房子里难受,出来可以透透气,可以看看人,可以自食其力地换几个钱,花起来有理气长。

老太太说她早年间随老汉转了商品粮,城里没地就没了挖抓,五个娃要上学,单凭老汉一个人的工资供不起,她就开始纳鞋垫纳布鞋,逢集会摆出来,买的人很多,便坚持了下来。平时按时按点把饭做完,娃娃念书写字,她陪在身边看,手里的针线活不停歇。五个娃都很争气,全部考上了大学,她继续纳鞋摆摊,时不时还能给娃娃些零花钱,她就很欣慰知足。

把五个娃供出来,七个孙子她还得帮着经管,老太太说她继续抽空纳鞋摆摊,继续陪着孙子念书写字,娃们的作业没写完,她就陪在身旁,手里的针线活不停。如今七个孙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分散在几处干事挣钱。老太太说起她的五个娃娃和七个孙子,浑身都是劲,眼睛眯住不停地笑。

老太太说她的儿孙们个个都是勤勤娃,个个从小都踏踏实实地学哩写哩记哩,个个的鞋里从小到大都铺着她给纳的鞋垫,个个鞋垫中间她都给绣着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勤”。

张会民,陕西省澄城县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

市华州区人,爱好文学,常有文章发于各网络平台。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李佳沂

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