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是瓷的根
是瓷的魂
瓷是人的心——刘忠阳
提起陕西澄城,人们会想起黑瓷故乡——尧头窑;提起尧头窑,人们会想起刘忠阳——润昌德瓷业有限公司经理,省级非遗传承人。
春暖花开的四月,我来到刘忠阳的窑场。沿着瓷片铺成的台阶而下,来到一排窑洞前,大瓷瓮围成四方形的场地,一个大瓮里是类似泥浆的东西,刘忠阳一边跟我们打招呼,一边忙活着。他把坯胎往泥浆里一摁,浆到盆沿下,拿出来放在太阳下晾晒。
“今天暖和,太阳好,得赶紧上釉,这个活必须有好太阳。”刘忠阳说。
“那是面盆吗?”
“是,和面用的。”
“销量大吗?”
“不零卖,接的订单。”
边聊边干活,一会儿功夫太阳下就摆了一排排上了釉的瓷盆。
刘忠阳脸上头发上溅满了点点片片的釉渍,皮肤干而粗糙,额头皱纹如五线谱,工作服和鞋子泥迹斑斑,袖子挽起,胳膊和手也糊了一层泥巴,整个人就像一个没有上釉的泥坯。
“我老婆回来了。引娣,来人了。有啥想问的,问她。”忠阳下巴扬了扬,喊了一声,我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进了窑洞,针织绣花咖色毛衫,藏蓝色长裙,栗色短发,优雅,干练,利落。
“忙了一上午,还没顾上吃饭,你吃点饭吧?”
一碗稀饭,一碟小菜,生活很简朴。
“不客气,吃过了。”
又有人进了窑洞,引娣放下了刚端起的饭碗,拿出几个茶罐,一个一个用手摸,不光的地方,用砂纸打磨。有个盖有点磕伤,她放到一边。
“这种不能出手,有瑕疵。”
“有瑕疵的咋办?”瓷器,最怕磕磕碰碰,瑕疵应是常见。
“自用或送人,这是定做的。”
打磨完,她把茶罐的罐盖和罐身分开用报纸包着盖好,以防磕碰。来人提了一袋子茶罐走了。
“我看那几个茶罐颜色不光亮。”
“那是素胎,没上釉。素胎放茶叶,味道不变,口感好。”
看来这瓷器讲究蛮多。忠阳上完了釉,进了窑洞,坐在高速旋轮前手执刮刀修坯了。那是一个大瓷沆,飞快的旋转,修下来的泥条长长地哗哗地落在地上。
引娣吃着饭跟我唠了起来。因为穷,忠阳18岁时辍学去窑场当学徒。他聪明好学,一年的时间,把选矸、浆泥、制坯、修坯、施釉、装窑、烧窑、开窑等七十二道工序都掌握了。多年来,他吃苦耐劳,仔细观察、精心琢磨,坚持不懈。他制作的瓷器被当做礼品飞到了法国,日本等,国内广东,福建等地有些客商也喜欢忠阳做的瓷器。
虽然瓷器生意看起来供不应求,但因是手工操作,产量有限,加上损耗大,目前收益还不是太好。
引娣打开手机让我看她拍的一些照片,有工作照、参展照、跟专家的合影、得意的作品及荣誉证书……
“初中毕业后我就在窑场干活,对烧瓷很有兴趣。婚后跟忠阳学习黑瓷的剔花、划花、绘画、线描等技术。”她拿出了一些瓷器,图案美观、线条流畅、自由活泼、造型拙朴,图案大都是寓意富贵和吉祥,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她不断学习、摸索、实践,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市的展览活动,现系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
引娣打开展厅的门,我被眼前的展品震撼了!我无法相信这些精致、剔透、美观的瓷器出自他们的手工制作!
那套素胎茶具,精巧、别致、玲珑,别具匠心的设计,似风花雪月般浪漫、恬静、柔美;黑瓷桌凳,大气、粗犷、厚重、冷凝;那对素胎花瓶,美丽、稳重、优雅、色调饱满柔和、构图悠远虚幻,瓶身的牡丹艳丽地绽放着,雍容华贵、富丽大气,如空谷幽兰,如天籁箜音。
一个小茶碗引起了我的注意。鳄鱼皮般的花纹,色彩斑驳,一样的施釉,每一格颜色却是异彩缤呈,深咖、浅咖、灰黑,釉面闪烁着诱人的冷冷寂寂的光泽,使人感到神异、超脱、空灵,这就是所谓的“窑变”吧?
“烧了一窑,就成功了这一个。”
“太珍贵了!”我由衷赞美着。
“你摸一下,像不像绸缎?”引娣双手摸着一个狮子罐,满脸的喜悦和掩饰不住的自豪。
当我的手紧贴着罐身抚摸时,那种感觉如玉般温润,如丝绸光滑,如肌肤绵柔,黑幽幽的光泽闪烁着诱人的魅惑,它像一个古怪机灵的精灵,阐释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前世的故事,一个浴火重生、华丽蝶变的传奇——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高温煅烧,从任人踩踏、不值分文的泥土变成被人供奉瞻观、价值连城的臻品!不由我不佩服人类的聪明精巧,不由我不赞赏刘忠阳的技艺超群!
“这个‘黑釉窑变狮子罐’入选了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并被收藏。“黑釉茶海”获得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窑变釉小把玩”荣获第11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引娣如数家珍,每一个瓷器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心酸,每一次喜悦和心酸都伴随着进步与创新,经过刘忠阳不懈努力和无数次实验,失传已久的尧头青釉于年4月终于煅烧成功,填补了尧头陶瓷的一项空白。
刘忠阳,就像他的黑瓷,看似粗朴,实则细腻!粗拙土朴下是大智慧的精细和创新!《艺美渭南匠心笃蕴》刊物用八开豪华版面介绍了刘忠阳“在尧头陶瓷界独树一帜,技艺精湛,手法娴熟,工艺独特,堪称一绝。”年陶瓷专家靳之林教授在润昌德瓷业有限公司调研时,对刘忠阳纯手工黑瓷作品,给予极高的赞评和赏识。
出了展厅,跟着引娣走到瓷窑,“我们家原来有三个窑,那边,那边,”她指着山对面坍塌的山体,沟底的废墟上依稀可见残留的窑体。
天空明净高远,绿草如茵,一群白鸽舒缓地飞过蓝天,鸽哨回荡不绝。顺着窄小的缓缓的土坡往下走,来到窑前,忠阳往正在煅烧瓷器的炉膛里添煤,熊熊的火焰眏照着这个西北汉子的脸膛,他的脸在火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同尧头窑的瓷器,发散着凝重深邃的光泽,他的眼神专注,灼灼如炬,注视着炉膛,一炉的火,一窑的希望,一生的梦想,几代人的追求,在这一千多度的高温中传承不熄。
作者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澄城县作家协会主席。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