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吴坡参观学习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都是冲着那里的特色产业,或者环境的绿化美化去的,所以,只知道吴坡有个名字叫生态农业示范园。7月29日,参加县文联组织的“走进水土保持感受山川秀美”主题采风,来到吴坡,却是以水土保持的名义。刚下车,路边一块一人高的标示牌上醒目地写着“澄城县吴坡水土保持示范园”,蓦然发现,这牌子以前也见过的,因为去的目的不同,活动主题不一样,这个牌子居然没引起注意。有了这个牌子的提醒,而且采风主题又是提前知晓了的,特别是一路有县水土保持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陪同着,边走边解说,于是,所见的塔柏密植的绿化带、掩映在碧树绿丛中的涝池、连片成林的产业基地,包括曲径通幽、四通八达的田间水泥路、用石块垒砌得整齐美观的地埝,都跳出了我脑海里固有的农业概念,打上了水土保持的鲜明标签。一路随行的县水土保持站负责人魏王敏是我熟悉多年的朋友。在一处涝池旁边,他给我出了一道题,让我把思路放大对涝池做一番解读。我知道,在吴坡随地赋形修建的涝池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一直以为那是出于环境美化的需要,是为了营造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魏站长一说,我第一反应想到涝池能蓄水,便勉强地回答他。魏站长礼貌地肯定了我浅薄的认识,然后提醒我说,这些涝池与黄河水这些年越来越变得清澈有关。看我一脸茫然,他继续说道,沟坡地表的泥土长期被雨水冲刷流泻到一条条河沟,汇集到附近的河流,最后都归入黄河。这些修建在沟坡地带的涝池,收集了山坡上的雨水,就避免了水土流失,自然也减少了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不仅如此,就连山坡上的一棵树、一株草,它们的枝叶对雨滴下落直接冲击地面土壤,也具有缓冲作用,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我想,黄河泥沙的减少当然不仅仅是涝池或者一棵树一株草的作用,但绝对是和涝池、草木一样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种水保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果不其然,在随后的参观学习中,水保站工作人员一路的专业讲解,使我对以前在吴坡见过的没见过的,注意到的和没注意到的东西,都有了一种从水土保持角度的全新认识。比如沿着土崖从底部往上攀爬生长的蔓草,以前看见只觉得它像常见的“爬山虎”,一经解说,不仅知道了它的名字“胶东卫矛”,而且知道它的特性耐旱耐寒,攀附能力极强,越是雨水旺盛生长越快,可以有效保护土崖不受雨水侵蚀渗透。比如装满沙土的编织袋垒在埝边崖畔,茅草覆盖,郁郁葱葱,这是之前我的视角认识,这次采风参观,知道了那叫“PP生物袋”,可降解,里面装的也不是一般的沙土,而是混合草籽的有机土,随着风吹雨淋,袋子降解了,里面的草籽也生根发芽,把一面坡崖装扮得生机盎然,更重要的是这满坡的草盘根错节,越来越成为保护坡崖水土流失的绿色屏障。还有以前多次参观的成片的冬枣、葡萄、油松、雪松等等,作为特色农业那只是其中一个概念,更深的意义在于,它们都是栽植在经过整修的台田里,具有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漫步在纵横曲折的田边地畔,观赏着水土保持与产业发展融合得天衣无缝的田园风光,听着工作人员既通俗又夹杂些专业术语的介绍,参观采风的书画和诗文爱好者无不兴致勃勃。尤其是听到解说人员说植树种草是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砌石护坡属于工程措施,我禁不住对身边的魏站长说,一个很常见的事情或者工作,用你们专业的术语解说出来,一下子就有层次了。魏站长说,和你们文化人创作书画、写字作文一样,你们那叫作品,我们做一个个水土保持项目,也是当做作品来完成的。你们把文艺作品写在纸上,我们把水土保持的作品写在祖国的秀美山川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魏站长之前负责供水工作,谈到为解决农村饮水他们付出的艰辛,他就说过,每次建成一处供水工程,解决了一个地方的吃水问题,他就有完成了一件艺术品的欣慰和成就感。如今谈到水土保持,他又把他们的工作当成了作品,不由得使我肃然起敬。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文友,勤奋写作,颇有成绩,我曾经说过,他把语文教学干出了境界。听了魏站长一番发自肺腑的感言,看到他们历时十年在吴坡写下的如此精美的水保作品,我觉得,澄城水保人他们把水土保持也干出了感情,干出了趣味,干出了境界。吴坡是他们许许多多作品的其中之一,澄城的山川河流处处都有他们的精品力作。作者简介:王政,陕西华州人,陕西省作协、渭南市作协会员,澄城县作协执行副主席,现在澄城县政协任职。著有散文集《浅流漫迹》,获第二届杜鹏程文学奖提名奖。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赵晓娅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