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26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全面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民生”。9月14日下午,渭南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雷智宏在渭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与会记者介绍渭南实施”小切口“改革亮点和成效。
据雷智宏介绍,实施小切口改革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渭南实际、更好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渭南行动,也是抓落实、抓成效在渭南改革领域的一次方式创新。为了确保“小切口”改革落地见效,渭南市委改革办按照市委深改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在放管服改革、教育医疗改革、基层治理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26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建立“台账管理、信息编报、督查考评、观摩交流”四项管理机制,以“小切口”助推“大变革”、服务“大民生”,扎实推进“小切口”改革有效实施。
据悉,在改革过程中,渭南各县市区持续推出改革新举措、新模式,全市改革工作亮点纷呈、取得实效。其中,华州区深入推进“受审分离”改革,商事登记办理时限由法定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20分钟,实现了“即批秒办”;潼关县持续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率先在全省推出“免费户籍窗口”、“出诊式”服务、居住证立等可取、婚姻状况信息实时自动更新、全国身份证“无证通办”等10条便民举措;富平县到贤镇综合执法改革稳步推进,5个县级部门项执法委托书已经签订完成。同时,该县探索推行的一枚印章管审批举措,整合镇级所有面向群众和企业的56项审批、证明及服务事项,进驻镇(办)便民服务站,为群众代办业务项,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做出了新的探索;白水县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现场核查“不见面”,改革推出“互联网+远程视频勘验”的“澄城模式”成效初显;工程建设领域“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办理模式的“高新经验”目前已在渭南全市推广。
雷智宏说,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在临渭区顺利推进,城区60%以上居民生活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并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2”模式。物业企业“红黑榜”制度在白水县探索推行、家校合育改革在大荔县全面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澄城县已经打开新局面、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也在渭南高新区有序推行。各项改革新政的积极推行实施,大大增强了民生新福祉,群众也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公安信息化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已经在华阴实施,城区、景区、村组巷道社会治安监控实现无盲区监管,安全防控建设取得实效;“情指行”大数据作战中心一体化运行机制在蒲城县高效实施,形成“受案—研判—侦控—指令—反馈”的规范化运行闭环管理流程;“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改革在合阳县顺利推进,截至7月底,共梳理矛盾纠纷起、化解起,整改安全隐患处,为民办实事答疑解惑起;渭南经开区探索“1+4”多警一体街面勤务模式,建立交警、消防、治安、派出所的联动协作、信息共享、处置研判、案件移交机制;潼关县以全省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创新提出党建功能化、村务多员化、网格信息化“三化同步”,开启了一场实施乡村治理科学化的有益尝试;蒲城县奉先街道试点推行“三事”服务机制;网格化“智慧合阳”APP得到广泛推广,全省县级“45”便民服务热线及指挥平台在合阳率先推出,便民服务共享共建新格局亦然形成。
雷智宏表示,下一步,渭南市委改革办将以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统揽,按照抓早抓小抓细抓狠的工作要求,弘扬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小切口”改革,努力培育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渭南改革模式,为推进渭南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贡献改革智慧和改革力量。
作者:王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