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古会已不多见了,多数都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它的基本功能消失了,然而,在陕西省渭南市的澄城县,古会一直在很多乡村延续至今。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古会,多是以物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国营商业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农民的需求,乡村的供销社也是寥寥无几,即使开门营业,也是无货可供。因此,乡村的古会也就扮演了填补国家对农村这一块物资短缺的不足。在春节前,是以年货为主;农忙前,多是以农具、种子、苗类为主的。还有的是在农忙后,给忙碌的人们以喘息、走亲访友创造一种氛围和环境。今天澄城县的古会就属于后者。
我是在汉中工作的渭南人,离开老家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了,去年学生放假后,我带上外孙,从山清水秀的汉中,来到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一是拜访亲家,让亲家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二是在酷暑难熬的盛夏,想感受一下渭北高原的凉风,住一下没有空调却比空调还要凉爽的窑洞,三是重温一下农耕生活,让我这个农家子弟永远不要忘本。出发前,我对这快土地的了解,也只局限于儿童时代的一点记忆,从大人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一些皮毛,也只是从那时起,澄城县人的老实、忠厚一直是我离开渭南后的印记。但对亲家一家人的淳朴、善良,在十多年的交往中已体会颇深,并为结缘这样一家好亲戚而自豪。
外地人不一定清楚,澄城县的“老哥”在渭南市的各县市是有了名的,也就是说澄城县人的淳朴、善良在渭南是挂上号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人流的扩大,澄城县的人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他们也把这种好的风气、人气带到全国各地,诚实经商,诚实待人,诚实处世。诚实已经成了澄城县人在与外边人交往的一张名片。但对澄城县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民风我不甚了解,并未在深层次上解析这片土地民风淳朴善良的原因。
我去澄城县的当天,亲家公高兴的对我说;“你来的真巧,明天(古历9月13)我们村逢会,可热闹了”,而亲家母正忙着蒸馍,我进厨房一看,吓了一跳,像过年似的,竟用上了大锅大笼,好像要接待来访的客人,我茫然不解,我们出发前约好不告诉外孙的爷爷和奶奶,想给他们一个惊喜,也不想麻烦他们,平平静静的、平平常常的住上几天。难道是女婿走漏了风声,看来又不像,我便问亲家母;你们两个人在家怎么蒸这么多的馍?她告诉我“明天村里过会,家里客人来的多,除吃两顿饭以外,亲戚走时每家还要带上八个馍。我很不理解的又问亲家母,他们来赶会,你们要管饭,走时还要带馍?亲家公看我这个外乡人不理解的刨根问底,忙给我解释道;“这个会是我们村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会,我小时候就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延续至今......亲戚们都忙,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过去没有电话,借这个会,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说说话”。我明白了,原来这个会不完全是物的汇集,而是人的会聚,也就是亲家公讲的“说说话”。
下午六点多钟,外孙的姑姑从县城赶了回来,并采购了很多的新鲜蔬菜、水果和食品,我不理解的问外孙的姑姑,“今天星期四,你不上班跑回来干什么”?她说;“明天客人多,我妈忙不过来,单位知道我们村有会,领导给我们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帮忙,农村席上的菜不全,按我妈给我开的单子,顺便买了些”。几句话让我顿悟,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家里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女儿,女儿有一个人性化管理、特善解人意的单位。
第二天不到十一点,客人们便陆续来到,十二点已是客朋满座。院落里,房间里已是笑声一片。客人们一进门先吃一顿便饭,大人们还没有吃完,孩子们已经大的领着小的赶会去了。而饭后的大人们并没有去赶会,却围着桌子开始“说话”,两个房间热闹非凡,没有怨声,没有哀叹,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没有涉及你欠他的账,我欠你的钱,话语间,就像一曲曲优美的音乐,每个音符都与“和谐”相连。这样的场面在目前城市、农村已多年未见。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到下午6点,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下午饭非常的丰盛,不是普通的“农家乐”,犹如城里的盛宴。亲家公举起杯,憨厚的笑着说;“咱们开始喝酒吃饭,”。没有半句客套话,没有一句花哨的语言。亲戚们都会意的举起杯一饮而尽。席间,大家都为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倒酒,我高兴的举起杯,激动地说;“为结缘这么一家好亲家,为相识这么多好亲戚干杯。
下午送走客人后,亲家告诉我,每年逢会,村里还要请城里的剧团来演戏,今年弄得还大,是从渭南请来的,并邀我一同前往。
我是从农村走进城里的,四十多年的奔波,已厌倦了城市里喧嚣的生活。逛会、看戏并未计划在行程之内。在日常生活中,上超市、逛街道是我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外孙子放署假后,带上孩子去看望他的爷爷,奶奶,和孩子的姑姑及小表妹,这是我离开汉中前对这次行程的最初设计,至于观看大剧团的演出,我是压根不愿去的。然而,面对亲家公的盛情,我不便推辞,客随主便,还是去了“剧场"。
临时搭的戏台,台下的观众自带凳子,以及小吃摊的吆喝声,与其他地方这种演出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所不同的是一幅醒目的横幅眏入我的眼帘,横幅中的《和谐》二字更为耀眼。演出开始了,我却进入了沉思,我明白了这里古会的真谛。澄城县人把古会作为一种平台,把“说话”作为一种形式,把《和谐》作为主题。在后来短暂的几天接触中,我也了解到,在全县很多乡村的不同季节都保留了这样的古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澄城县的人为古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淳朴、善良、敦厚的民风代代相传。
当我踏上归途时,我在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还很遥远,需要社会共同持久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但澄城县已为我们在软件建设上以古朴的形式做出了典范,虽然本土农村的物质文明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农村的样板。我们祝愿澄城县的人发扬传统,使古会的精神代代相传,为社会的稳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吕自学,男,华阴兴乐坊村人,年10月出生,年2月从华阴入伍,大专学历,曾在汉中军分区,武警汉中支队服役。现为汉中监狱退休干部。上班忙于工作,退休成了“闲人”后,看闲书、写闲文是退休生活的最爱。曾在渭南、汉中网上发表散文近十篇。
往期推荐
底部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