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聚焦“产业兴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自我建设与发展能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在这里,满载货物的火车鸣笛而过,整齐划一的四季大棚内瓜果累累,临国道而建的物流园拔地而起……巨变发生在曾经的贫困村陕西省澄城县和家楼村。脚踏产业振兴的矫健步伐,今天的和家楼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迈进。

和家楼村隶属于陕西省澄城县寺前镇,在该行政村的3个自然村中,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计人。年5月,当地政府将中国大唐调整为该村定点帮扶单位。一支高效精干的中国大唐帮扶干部队伍书写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作为担当——年5月,澄城县整县脱贫摘帽,和家楼村也退出贫困村序列。但是,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中国大唐的驻村帮扶依然在路上。

在中国大唐驻村帮扶的两年多时间内,和家楼村的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年经营性集体资产尚且为零,年经营资产规模跃升到近万元,集体总资产近千万,被评为“年渭南市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和家楼人的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从遇事只讲“婆婆理”的旧习惯,转变为规范治理的新理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家楼村是如何实现这些变化的呢?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走进这个渭北高原东北部的村落,以图揭开隐藏在背后的“振兴之秘”。

支书老王的产业经

年10月15日,在和家楼村部,“忙得没空闲”的村支部书记兼村长王安朝一如既往地忙着。今年56岁的他,身体瘦削,看起来不苟言笑,但办事公道公正,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安安”。

凭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年9月,老王被选任为和家楼村支部书记。“老王确实是位致富能手。”中国大唐派驻第一驻村书记赵浩君对老王的过往很了解,“他当时跑遍了周边的大荔、合阳等农业先进地区,足迹更远至河南、山东,多次到山东寿光进行瓜果蔬菜种植方面的考察学习。”一心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老王把自己交给了0多亩土地,也交给了全村多口人。

肩负着全村人治乱致富的希望,老王凭借自己的智慧及初心,不但让尘土飞扬、垃圾遍地的村容村貌得以整治,让涣散萎靡的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得以改变,更重要的是开始了迈向现代农业的艰难探索,准备兴建温室大棚。在王安朝的反复动员下,和家楼韩南庄的韩晓莉等一批贫困户抛却了犹豫、怀疑的情绪,下决心投入到大棚产业的发展中去,韩晓莉当季种植的西红柿产量达到1.5万余斤,收入2万元左右,后续种植收入更是达到5万余元。一批从事大棚生产、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种植的贫困户率先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澄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也开启了以“三变”为钥匙的新阶段。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新发展阶段,如何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与产值,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村民发家致富,成为王安朝面对的难题,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大唐及时伸出了援手。

驻村书记的锦囊

年10月,赵浩君受中国大唐党组委派,赴和家楼村接任驻村第一书记。与赵浩君同往的还有大唐陕西发电公司派驻和家楼村的第一书记助理刘勇。“赵浩君书记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更要紧的是带来了锦囊妙计。”在赵浩君与刘勇赴任两周年的这天,王安朝对记者说。

作为央企派驻的干部,赵浩君深知,“坚持公有制经济导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通过提前做功课和实地调研,在摸清和家楼的情况后,赵浩君将目光瞄准了正在建造的红薯粉条加工“作坊”。

建设这个“作坊”的初衷,是要解决部分贫困户务工,同时通过收购红薯,带动更多种植户参与进来,在村镇附近小规模销售产品。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及实际摸查,赵浩君初步判定,这个“作坊”还可以“大有作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给出了不一样的方案:“要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就要按照标准化车间建厂、生产,做出品牌,全国全网销售,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用,也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观念一变天地宽。中国大唐驻村第一书记、助理经过与和家楼村“两委”班子的反复沟通、探讨,在前往山东、河南等地深入调研及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最终确定粉条加工厂房的新建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年3月,和家楼村红薯粉条加工厂正式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渭南市食药监部门的验收,取得企业类食品生产许可证。这也意味着,从这个村级企业“走出去”的产品,具备了销往全国各地的资格,产品真正变成了商品。

“升级换代”的红薯粉条加工厂被赋予更多使命:其产权全部归属和家楼村集体经济所有。“党支部+产业项目+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村集体经营方式,以及村集体占股70%+合作社占股30%的分红模式,让51户贫困户在不需要投入的情况下,就能获得由此带来的收益。“仅年第一阶段运行期间,该厂实现销售70万元,除去集体预留,每户贫困户分红元。”赵浩君介绍说,“年的分红模式也在‘转型升级’,将分红与公益劳动结合起来,提升了贫困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国大唐自上而下的切实帮扶,以及澄城县、寺前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和家楼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添了底气。特别是继粉条加工厂扩大再生产后,“真帮实扶,聚焦和家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中国大唐驻村第一书记赵浩君会同和家楼村党支部,又争取到中国大唐及地方配套资金近百万元扶贫资金,并建成11座集体温室大棚。年5月,和家楼村集体所有的大棚收获瓜果4万余斤,当季净收入9万元,预计当年收益约17万元。经过两年的发展,和家楼村的集体经济规模继续悄然扩大,产业项目不断丰富:集体流转村民亩土地,建成红薯种植产业基地;按照澄城县农业“一县一品”发展战略,建成集体所有的樱桃产业示范园,生长周期总收入预计万元。

“统一筹划、集中管理”,集体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给和家楼村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集体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这会促使其产业产权、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发生变化。而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的萌芽、成长,正在为和家楼自我驱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动基因”。

依托当地电商及自建电商中心、包装车间,和家楼村的红薯粉条和以高石脆瓜、绿宝甜瓜为主打的绿色农产品,如今正展翅高飞,销往全国各地。

和家楼村的高站位

8月28日,一场与和家楼村未来紧密相连的“十四五”规划会议正在村委会议室召开。驻村第一书记及助理、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四支队伍”围绕和家楼村未来五年“公共文化建设、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八大类别、35个具体项目进行着热烈讨论和交流。

召开村级“十四五”规划会议,这对于我国大部分村庄而言,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和家楼村在加强基层党建的同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正意图通过“十四五”规划为村庄的持续健康发展描绘更美好的蓝图。

以加强党的建设聚焦“产业兴旺”,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是和家楼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中国大唐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对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作用,主动与村支部书记协调,紧扣脱贫攻坚、集体经济、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实事大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行使权利的平台得到充分保障,党员凝聚力、向心力明显提升。

同时,中国大唐驻村干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寓村干部的培养于日常工作,不断强化村“两委”规范意识,提高其政策水平。“中国大唐直属党委援建的余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有效改善了党建、村务服务基础设施。”寺前镇镇长詹辉评价道:“村‘两委’成员日常工作的政策性、连贯性得到增强,任务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参与集体经济建设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党支部+产业项目+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和家楼村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使贫困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增强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年,和家楼村被评为“渭南市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浩君被评为“年度渭南市优秀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助理刘勇也因在脱贫攻坚中的出色表现,被评为“中国大唐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大唐在澄城县的驻村工作受到当地高度肯定,被评为年度渭南市驻村帮扶先进单位。

希望的田野上奏响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中国大唐的驻村干部们正继续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以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带领村民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