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座谈学经验
志愿团深入市庄头村基层开展调研,与村干部进行了三农问题工作座谈会。充分了解了庄头村的农村发展模式、脱贫攻坚的主要政策以及当地主要种植产物、基础设施规模等问题,深入学习了庄头村脱贫的先进经验。
实地走访知民情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志愿团实地走访了当地村民。在此过程中,志愿团了解到,这里村民大都将土地承包或者流产出去,一年有三百元的补贴。通过走访,志愿团感受到了非常热情和纯朴的乡土民情。志愿团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看着哪家需要就往哪家跑,帮村民的忙。村民送上的果子十分甘甜,让自愿者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激和劳动真光荣的感觉。一位年长的老人告诉志愿者,由于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求学和工作,村内中老年人及小孩是总人口的主力军,老人的主要文化活动就是看电视和与邻居的串门聊天。村民的文化生活单一匮乏,急需改善。
农业学习助振兴
志愿团又到村里的各个地方进行走访调研学习,经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庄头村是秉承主打樱桃种植产业的,是标准的、著名的城乡樱桃产地,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村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成果、发展方向和未来规划,深入了解到以农业和光伏产业相结合发展的创新思路,也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成果巩固。
普通话下乡展新貌
志愿团在庄头村开展了“普通话乡村行”活动。志愿团成员们以两人一小组的形式来到了村中的各个地方,认真耐心地教当地村民学读普通话。推普小组成员本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标准的普通话,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认真指导村民们诵读,围绕实用的普通话交流语言,通过知识讲解、一对一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当地群众阐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传授日常交流的技巧,鼓励村民把普通话学好,提升自我综合文明素质,走向社会沟通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走向农村,心系家国,躬身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团的成员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实干,用脚步去丈量乡村大地,用眼睛去记录乡村振兴变化,深切感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乡村振兴精神,更深刻的了解了基层乡村的振兴政策和实际情况,也更懂得了当代青年应担起己任,提高综合素养,传承乡村振兴精神,让青春绽放出更绚丽的色彩。
实践心得
高琪宇:一次为期不久的社会实践之旅,却让我们一行人感慨万千。我们,第一次深入农村了解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生活概況,看到孩子们有了新玩具开心的眼神,看到老人们有了我们短暂的陪伴也幸福的笑容,我们就觉得这么久的辛苦准备都是值得的。身处基层人民的我们,第一次进入村民委员会了解建设规划和工作环境,看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家乡更美好而努力工作,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长,我们懂得社会工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历的还太少,需要磨练的还有很多。我们的社会实践或许只有这么一次,但是末来的路还有很长需要走,脚踏实地,勇敢前行。
郭晶晶: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了解了村子里的各种生活。当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悄然来临,我们能做的是打开门窗,恭然迎接,而非固步自封。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在进一步了解村子的实况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给周边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人生亦如此,只有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我们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付诸于实践。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后的大学生涯中,我会更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民。丰富阅历,在实践中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李曼甜: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带给我的经验弥足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须躬行”,我们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乡村,更好提升了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通过实践普通话普及活动,也让我们实现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我们积极的投入实践,深入了解群众,了解农村发展,展开各式各样的调查,更渐进的认识到了许多问题。从中获取信息,这对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长才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让我收获颇丰。
各实践团队出征
来源:西京青年阵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