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天气转晴,洛惠渠灌区群众正在夏灌。洛惠渠经过近百年的建设运行,一直润泽着秦东粮仓,而且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千年龙首留古韵
洛惠渠渠首,龙首坝,地处澄城县樊家川村。当慕名而来的游客登上龙首坝,清风徐来,上游水波不兴的洛河从约米宽坝顶一倾而下,宽阔的水帘子冲击着嶙嶙乱石,震天作响,挤在下游那条狭窄的河道中间,波涛汹涌,激起一片雪白水珠。
洛河,黄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榆林市定边县白于山南麓,流经榆林、延安两市,穿越渭南市澄城、白水、蒲城、大荔四县,于三河口注入渭河,全长千米,是流经陕西境内最长的河流。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采取临晋郡守庄熊罴建议,在洛河下游澄城县老状跌瀑处开渠引水,发卒万人,建成了北洛河流域时间最早的自流灌溉工程。因施工中挖出了“龙骨”,故名龙首渠。又因下游河段受铁镰山阻隔,开发利用难度极大。
铁镰山,大荔境内。古人在铁镰山修筑明渠困难时“乃凿井”,井下相通行水,称为“井渠法”,现竖井遗址仍在。远远望去,深厚的黄土外面,垂直竖立着高度约为12米,直径约为1米的两根圆形的“土泥柱”,表面泥土凹凸不平,像是古人粗糙而细心的手爱抚过的痕迹,这种痕迹仿佛蕴含着一种力量,来自那遥远的年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写道:“井渠之生自此始”。
铁镰山隧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道。在20多千米的渠道干线施工中,古人采取“井渠法”翻越铁镰山后两端明渠比降合理,衔接顺畅,展示出高超的测量技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认为:“(龙首渠)井渠原发中土,向西传播”。
洛惠渠管理中心“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办公室张德虎说,“井渠法”为隧洞施工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
但由于黄土遇水沉陷,渠岸频频崩塌,隧洞也因流沙和潜泉影响而淤塞无常,加之战乱频繁,致使工程没有持久发挥效益。
历代引洛多异彩
公元年,三国魏明帝曹睿修筑临晋陂引洛灌溉,使同州地区成为曹魏政权的大粮仓。公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重新开凿龙首渠,国力大增。公元年,唐玄宗时期,同州刺史姜师度在通灵陂引洛灌溉、压碱淤地,收获万计,水利工程强有力的支撑了开元盛世。元、明、清时期,引洛灌溉零星分布,凿井引泉灌溉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关中沃野千里,极利农业,厥土黄壤,所虑唯旱”。年,由时任陕西省主席的杨虎城将军倡修,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规划,开始修建洛惠渠,历时14年才得以建成,以工亡52人、耗资万银元的巨大代价冠绝一时、蜚声中外。骨干工程架构包括,一坝、二槽、五洞(一号隧洞至五号隧洞),这样的渠线布设、灌区控制科学合理,和龙首渠不谋而合,为蕴含着鲜活龙文化、汉文化、水文化印记的古灌区,增添了诸多现代科技元素。
修建洛惠渠尤以五号隧洞穿越铁镰山最为艰巨。五号隧洞全长米,此段地下水极旺。修筑工程五易方案,先后采取了洞室压气法、钢板洞壳法、改线挖渠法、井洞结合法等施工方法,历时十三载贯通。国联水利专家沃摩度称“世界水利工程,隧洞之长以铁镰为第一”。五号隧洞作为中西合璧水工建筑之典范,成为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的精神高地。
“商颜苍苍,洛水泱泱……三农乐耕凿之天,康衢歌太平之美。”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在《龙首渠赋》中对这项伟大工程赞叹不已。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两千多年的兴废更替、薪火相传的壮丽史诗,更是中华民族开拓奋斗、百折不挠精神的凝聚和写照。
洛惠大变润秦东
现代洛惠渠已发展成为灌排体系完整的大型灌区,工程由大坝、灌排渠系及配套设施组成,分设洛东、洛西两大系统,包括总干渠1条、干渠4条、分渠13条,总长千米,灌溉渭南市澄城、蒲城、大荔三县74.3万亩农田,惠及人口69万,累计引洪淤灌、改良盐碱地23万亩,引水亿立方米,消纳入黄泥沙2亿吨,灌溉面积上亿亩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善治秦者先治水”,是党和政府一直秉持的理念,广大群众和水利工作者一代接着一代,创造出许多绚丽多彩的水利文化。“洛惠灌区红旗迎风展,16万大军操戈不休闲”“黑夜当白天,不怕三伏炎热天,不怕肩磨烂,水到渠成夺高产。”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惠渠建设者提出的口号,气壮山河。
一张张黑白照片清晰展示了当年“大会战”的场景。狭窄的渠道里千百名群众,赤膊上阵干水利,施工工具简陋,主要是架子车,铁锹,扁担等农具,这些农具用在工地上,就成了工具。阳光照射着在渠道里一下一下挖掘的人们。他们29天完成40天的任务,取得了水下挖沙的成功经验。年6月,洛惠渠段长李瑞宣带领群众不分昼夜,开挖引渠89条,共计米。当年实施灌溉棉田亩,成为灌区快速发展中的一面红旗。
洛惠渠管理中心“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办公室权医平说,老一代洛惠人和西迁精神的专家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扎根灌区搞科研谋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洛二代”将学习传承洛惠前辈的志向,全心全意搞好灌区工作,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沿着洛惠渠翻越铁镰山,至大荔县义井镇洛惠渠五号隧洞。于年修通的米支洞和五号隧洞,两洞交辉,加之抽黄灌区干渠交叉于洞前,黄洛竞流,各奔西南,形成渠道立交奇观。近年来,洛惠渠灌区先后投入资金4.1亿元,完成了五号隧洞扩大加固,新建了蒲城县永丰镇曲里渡槽、多村渡槽,加固改造龙首坝,增设排洪冲沙底孔和坝后交通桥,扩建改造了洛西倒虹。
年以来,基本完成总干渠、干支渠及洛西排水沟等尾留工程的总体更新改造,修缮了龙首渠遗址、井渠遗址、坝址公园、隧洞、渡槽、义井闸楼、“藏银楼”等多处工程遗产,并全力推进龙首坝水库项目,建设未有穷期,常葆灌区青春。
夏行洛惠,沿渠两岸果木葱茂,田间农民忙碌耕作。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而今洛惠渠灌区正向着惠及农业、工业、生态多维的现代化灌区迈进,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的同时,必将造就更加丰美宜人的“千里河西地,秦东米粮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