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女,汉族,年7月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职业农民职称。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镇人。现为陕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澄城县沣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澄城县沣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澄城县园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县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澄城县人大代表。年参加工作,在县生产资料公司干过营业员、出纳、宣传干事;年下岗,回到农村,自主创业。她自立、自信、自强,干劲十足,风风火火,始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组织发展合作经济、村级经济、妇女经济,在中央七套“农业节目”、农林卫视、“农家四季”现身说法,带动周边地区果品品质提升,让成员收入高出非成员—多元。连年来,获得中省市县镇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次。
一、创业历程
1.回到农村天地宽。
袁丽原本是澄城县生产资料公司的一名职工,年被迫下岗,她选择了回农村发展。先后压过面、做过手工、偷偷寄资料学做变蛋,在家里卖化肥开农药店,后来到街上租门面房开“兴隆农资经营部”,骑着摩托、开着三轮在周边村庄送货上门,带上土专家、邀请果树权威进村讲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年冬,在科技能人的要求和支持下组建了“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年,创办兴隆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年7月,在“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和兴隆公司运营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陕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服务总部,以村级科技联络员为纽带,建立成员技术档案,开展土地流转业务,推广统防统治,节水灌溉,农技入户,印发报刊,不失时机地让成员了解并享有补贴政策,引导广大成员科技致富。
目前,“公司+合作社”力量发展壮大,驻地紧靠国道,占地31亩,有员工8人,核心成员户,联结带动农户户,辐射大荔、蒲城、合阳、澄城四县镇村,发展示范基地亩,为成员提供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农机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相继建成了农民培训室、肥料仓储、门市、农机库棚、米深井一眼、三千吨果品储藏冷库、客商代办商务住宿等设施,总资产万元。先后被评为中、省、市、县“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体”、“农村科普基地”,连年获得“先进集体”“诚信单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合作社注册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评为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荣获第十五届、十六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青提和红提葡萄荣获陕西省果品金奖和优质奖。
2.趟出路子报乡梓。
多年来,袁丽联系对接大专院校专家老师30余名,合作研发型、流通型和生产型中小企业40多个。三年来流转撂荒土地余亩,建科技示范温室樱桃大棚3座。年试种钙果苗(欧李)10万株。牵头制定“习氏村”五年发展计划——依托美丽吴坡大环境,实施沿西习,经赵家,拐布袋王,达幺习,至东习的民俗农宅,休闲农耕体验教学,农旅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动群众社员自力更生,建设美丽家乡。她研究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年,争取到县农业局产业扶贫资金15万元,测土配方免费肥料30吨,扶贫办扶贫参股资金20万元,人社局贴息贷款万元,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实施了农机飞防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等等。年,多方考察,组织实施钙果引种示范和智能4.0苹果(桃)分拣选果线项目。“公司+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经营模式与特征
1.以农为本,不离农业、农村和农民。
负责家庭农场和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既有服务,又有商业经营。目前正在向生产加工和科技研发拓展。多年的农资农技服务,让袁丽成长为高级职业农民,她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十百千”精准扶贫,担任教师,在一线为农民指导服务。例如,北酥酪村杨秋云、秦家庄村周志梅、西观村和茹三位女同志,在她的带领引导下,自愿入社,取得创业证,认领农机,享受分红,学习新技术,科学务果,不同程度的走上了脱贫之路。
2.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她将自己的实体定位为“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既搞种植指导,又搞农机服务,还进行信息和销售等的服务,不局限于单一的一种产品、一种业务和一个品牌,而是顺应市场要求,进行综合的农业开发,包括生产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产权改革、新产品开发、地域品牌宣传等,在实施国家项目中,又切实做到惠农扶农助农。今年九月份上马的苹果智能4.0分拣选果线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机器进驻,即将签约吨苹果选果任务订单。从技物帮扶到果品贮藏、选果包装、发货销售,她做到了果业生产的全流程服务。
3.立足服务,全力打造农业综合服务体。
多年来,她的实体有了一定积累,具有果品贮藏、冷库经营、农机销售、分拣选果等板块业务,但是,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始终是其根本。比如,技术专家资源,销售渠道信息资源,平台资源以及学习到的政策吹风,她都原原本本教给成员群众,在群众中享有高威望,好口碑。
4.不断学习,始终要求进步。
她每年外出学习数次,组织团队学习充电,要求成员群众和身边的人,重视学习。年,和合作社同仁外出学习考察8次,先后去北京2次,去上海、厦门、杭州、云南哀牢山、延安梁家河、广州榴花等地。在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游学期间,认识到合作社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在梁家河学习,体会到“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的真情、决心,和对农村的感情,农民的感情,农业的感情。坚定了做好农业企业的信心。受其影响,团队核心有8人。
三、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
以带头人袁丽为核心的高原之星“公司+合作社”经济体,数十年来,从公益服务转为“公益服务+商业经营”,从松散组织转为企业管理,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也面临着外界的和自身的种种问题,如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问题;土壤恶化,病害困扰,农产品品质下降,质次价低,但生物有机肥难于推开的问题;国家奖补政策不能到基层合作社的问题;农民观念和科学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股发展的合作经营理念不高的问题;运行不规范的问题;发展资金的问题;利益驱动、奖罚制度落实等管理问题;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合作经济发展缓慢、步子小问题;特别是基层声音、建议难于为上级体察的问题,都亟需解决。
四、发展成效与下一步打算
袁丽和她的实体发展思路清晰,坚持为农服务始终不变,要将新农人实体发展提升为综合性、全程化、一站式的服务组织。做到机构设置健全,管理运营规范,技术力量雄厚,销售网格成形。为继续拓展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大生存空间。
1.做实项目打基础。
要组织大量的拖拉机、耕作机,向荒坡地开进,要将土壤改良、深耕、整理、连片做到位。实施农机飞防,进行统防统治,辐射到苹果、梨、桃、葡萄上。实现托管业务。开发撂荒地,培肥地力,为下一步规模化种植打好基础。
2.做好土地流转托管。
引导土地参股,建立示范、样板。对于没有经济价值的田块,推出流转托管新政,“地主”只需将地交给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可以什么都不需再管,由合作社来进行整合、作务。
3.打造农旅融合产业基地。
要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文化教育、传统民俗等融合起来,打造国道澄城寺前镇段——沿西习村、绕赵家村、拐中习、至东习村约10公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民俗农舍、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同时,建设习氏家风馆、农民大学及红色教育基地。将中小学生吸引来,建成实验基地。三至五年内,将合作社打造为让人羡慕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
4.加强外联合作。
走出去才会有出路,联合起来才能够生存。要与多个企业、单位或者合作社、协会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借力,共同发展。特别是在新技术、新生力量方面,要加强与县职教中心、农广校等的合作,培养年轻、有活力的飞防技术人员。要让年轻人爱农业,让新农民成为高素质农民。培养青年接班人,未来的经营者和财富创造者。
5.继续培养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
今后的路子将是面向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服务对象也必定是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在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逐渐增多之时,正说明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越来越烈。要紧紧抓住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将现有的农业综合服务体打造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将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五、新农人自我点评
袁丽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农村要美起来,必须联合起来走合作之路,“高素质农民”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要求会更高、更多、更难,这对我们文化程度浅、缺乏专业训练的早期职业农民和女同志来讲是一大挑战。
作为公司法人,她要考虑收入和经营;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她要为成员服好务;作为县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和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她要为成千上万的农民代言、发声。袁丽除了生产上的多种经营压力外,其多重身份带来的多种问题和要求常使她应接不暇。很幸运,她参加了在浙江大学的学习,在鲁柏祥老师的鼓励支持下,她坚信农业一定会好,合作经济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她勉励自己说“只有努力才会有机会!只有干才会掌握方法。”
(材料提供:袁丽)
本文修定稿节选自年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