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渭北旱塬东部的澄城县,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澄城县也是非遗大县,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让无形资产转变为生产力,一直是澄城县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重要命题。

刘忠阳是澄城县黑瓷烧制技艺第七代非遗传承人,这几天,他正在抓紧赶制今年签订的一批茶叶罐黑陶制品,共计件,签约价值9万元。他说:“陶瓷这个行业,要求比较高,时间要把握好,才能做出好的东西,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手艺,我不但要把这做好,还要传承给下一代。”

据了解,澄城县尧头陶瓷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余年的烧造历史。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承工艺振兴目录。目前该县尧头镇共有华盛、鸿运来、忠阳等7家手工制瓷作坊,有效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五十余人就业,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近年来,澄城县因地制宜大力挖掘民间非遗文化和特产,用相关文化特产壮大特色产业,盘活了“尧头陶瓷”“刘卓挂面”“镇基剪纸”和“澄城水盆”等一批民间非遗资源,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人,共有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各级名录。通过“非遗”赋能,不仅让群众实现增收,也让澄城“乡村振兴”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通讯员:韦李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