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笔者深入澄城县部分镇村,就如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体会。一、发展现状澄城地处陕西关中东部,古属雍州,春秋属晋,是唐朝名相魏徵的封地,是老英雄张富清浴血奋战的地方。县内拥有尧头窑遗址、良周秦汉宫遗址、乐楼、魏长城遗址、精进寺塔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首坝、永庆桥、王官城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家洼东周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该县整合现代、红色、历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积极打造“一日游”精品路线,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一)转变了发展观念。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载体,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愿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纷纷发展民宿、兴办农家乐、售卖土特产等,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有效避免了农村土地荒废、空心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促进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脱贫致富。(二)开发了潜在资源。传统农业因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埋没等现状。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现代的农业景观、安全的美味食品、农民的劳作与生活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水盆羊肉、旋面、麦子泡等特色美食,个人投入小、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操作方式活,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发展。(三)扮靓了乡村美景。乡村旅游大多吸引周边游客,要有住宿、餐饮等接待条件。该县将精准扶贫与特色乡村建设融为一体,统筹实施扶贫项目和乡村旅游开发工程,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产景融合、农旅互动、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四)唤起了浓浓乡愁。传统村落是地方文明的鲜活载体,承载着当地的记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农特产、享农家乐、品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将原汁原味的文化保护起来,把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传播开来,成功化解了传统村落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而大量消失的窘境,让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让乡音更浓、乡愁更近。二、存在问题虽然该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功能单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均是以少量资本投入进行开发建设,大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吃农家饭等层面上,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总体上特色不明显,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农家饭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载体相对单一,具有重量级、品牌特色的旅游项目很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二)管理粗放,良莠不齐。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景区业态混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商家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物价水平混乱、卫生条件差、安保设施不足等等。一些乡村旅游只重建设不重管理,只重噱头不重品质,往往造成了景区同质化严重、粗放式经营,盈利能力低下和发展后继无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三)配套滞后,服务不优。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即便是国家AAAA级景区尧头窑,也有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停滞,新游客服务中心尚未建成,绿化、亮化还不到位,吃、住、行、游、购、娱等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县城到景区的道路景观也需进一步提升。(四)宣传欠缺,营销不力。乡村景区门票价格很低或者无门票,旅行社无利可图,在旅游线路设计中,一般都不愿意安排乡村旅游景点,致使乡村旅游景区无法很好地借助旅行社这个最有力的传统渠道。同时,乡村旅游多以现场售卖乡村产品、商品为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营销渠道单一,没有很好地利用抖音、头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三、几点建议发展乡村旅游,宜人的生态环境是首要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潜在动力,淳朴的乡村文化是内在灵魂,需要与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统筹推进。(一)增加乡村业态,丰富旅游内涵。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原则,依托尧头窑、刘家洼东周遗址、吴坡现代农业观光园、良周秦汉宫遗址、革命老区县、壶梯山军民融合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积极顺应节假日调整、近郊游、自驾游游消费增长的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红色旅游、乡村手工艺等,做足休闲、避暑、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的文章。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增加文化内涵,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系列创作评选活动,体现乡村情趣、乡愁历史。(二)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景区品位。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划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管理制度,对景区质量、环境、安全、卫生、价格、标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运用“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高效管理。充分利用墙画、宣传栏等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潜移默化地培养村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秀美和谐的乡村环境。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清扫环境卫生,有效解决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同时积极为游客提供旅游向导、餐饮住宿等信息咨询服务,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三)完善乡村功能,优化服务水平。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立足县域特色优势,放眼全市、全省定位,在用地、税费、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介入,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通过举办农家乐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以及远程教育学习等多种途径,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农业科技、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摒弃盲目贪大求新、薄待游客、固守陋习等短视经营理念,树立特色招客、诚信留客、洁净悦客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加强监督和管理,积极引导农家乐经营者转换经营理念、规范经营行为。(四)强化宣传推介,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媒体,宣传乡村旅游,重点推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最大限度吸引客流、增加人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销售模式,规范市场运营,着力打造尧头黑瓷、水盆羊肉、澄城面花等地域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文化,精心设计让游客深入农村乡间、体验民情风俗的旅游项目,打造餐饮、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农家乐”旅游品牌。大力开发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系列旅游商品,鼓励旅游企业开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28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