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城遗址出土的泥质灰陶龙形脊饰青塘遗址地貌(本文图片均由中国文物报社提供)酒务头商代墓地出土青铜器上的族氏铭文。黄泗浦遗址宋代河道底部石栏杆上的石狮。城河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經”字铭牌“遠”字铭牌今天,备受瞩目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等10个项目榜上有名。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所辖英德市青塘镇,是华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的洞穴遗址,展现了2.5万至1万年前华南地区的聚落形态。通过3年考古工作,在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标本一万余件。诸多发现使这里成为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考古发现一座距今约1.35万年的墓葬,出土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化石,其葬式为蹲踞葬。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有下丧仪式的墓葬。考古学家通过遗存的骨头,证实了广东人果然吃遍“海陆空”:他们的食谱以鹿为主,还有鸟、鱼、龟鳖、螺蚌……火塘遗迹表明熟食是常态,而一堆煮干敲碎的骨头渣说明了先人们食物利用的效率很高。食物种类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专家点评(吉林大学教授赵宾福):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为破译旧大陆东部现代人出现与扩散、东亚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过程中生计模式的转变等前沿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长江中游的神秘葬俗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是一处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是一座距今约多年的“中等城市”。城垣外侧的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从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等情况来看,早在距今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大、中型墓葬随葬了体量巨大的棺木,精美的石钺、漆器,以及大量磨光黑陶、猪下颌骨等遗物。高等级大墓的发现,也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同穴多室合葬墓。尤其是一个五联间的合葬墓,先葬着三个男人,后又下葬两个女人,这种葬俗前所未见。这些墓葬棺具明确、葬俗独特、随葬品丰富、等级明显,清楚表明屈家岭社会已形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墓葬礼仪,与同时期海岱地区和长江下游的史前社会达到了同样的发展程度。专家点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城河遗址的诸多发现表明,在距今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最早庙堂的雏形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经过考古勘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超过万平方米。年至年,考古队对遗址核心区的大营盘梁进行发掘,确认其顶部分布着三座院落,始建年代为距今年左右。大营盘梁上的宫殿院落呈现为严整的四合院式格局。三座院落由北部一座大型院落和南部两座小型院落构成“品”字形布局。大型院落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院落中部并排偏北分布着三座主建筑,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院。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广场,有来自院落围墙外侧的“环城路”通向山体南端的垭口。在大型房址、院墙、广场的夯土中,多次发现以猪下颌骨、玉器奠基的现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还发现超过件的筒瓦与槽形板瓦。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上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专家点评(西北大学教授陈洪海):芦山峁遗址是继神木石峁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为认识龙山时代晋陕高原人群流动、社会变迁、中原与北方区域互动,乃至探索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这里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西部天山伊犁河谷,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在居址区,考古队发掘了房址37座,窑址、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余座,采集遗物标本0余件。发现了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是新疆史前唯一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燃煤遗存,出土大量煤块、煤灰、煤渣及未燃尽煤块等。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使用燃煤的历史上推千余年。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专家点评(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吉仁台沟口遗址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区此类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谁说“晋南无晚商”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是一处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这个项目是因被盗掘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商代晚期墓葬12座、车马坑6座、灰坑5个。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共计余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5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这5座大墓均有大量殉牲,2号、4号、5号墓还有殉人,尤其是5号墓,殉人多达6个。此外,还发现了6座用于陪葬的车马坑。考古发现大量带有相同族氏铭文青铜器,主要包括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从青铜器中两种族氏铭文的差异性推断,此墓地应为“匿”族墓地。该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匿”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而且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空白,修正了学界此前认为“晋南无晚商”的认识。专家点评(山东大学教授方辉):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的大墓形制、青铜器组合和器型纹饰风格等,表现了商文明演进过程的同一性与复杂性,加上该墓地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于认识晚商文化的区域类型、商王朝西部势力范围的变迁、中央对地方管控方式和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发现芮国都城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是由城址、居址和墓地组成的东周遗址。考古人员对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大量青铜器,以及金器、玉器、铁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这里不仅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床榻,而且发现同时期最早的礼乐重器、编钟编磬、五镈九钮编钟组合。这代表了春秋早期最高级别乐悬制度的墓葬,填补了中国乐器和音乐史上的多项空白。在2号墓中,出土了7只鼎,显示了墓主人诸侯的身份。最关键的是,在墓的椁室东北角发现一只建鼓,鼓柱铜套上刻有铭文“芮公作器”,下面压着的1件铜戈上亦有“芮行人”的铭文。据此判断,这里是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墓主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专家点评(北京大学教授雷兴山):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遗址的考古发掘最终得以确认。这一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同使用同一墓地的现象,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鉴真从这儿东渡日本黄泗浦遗址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现北距长江约14千米,是唐宋时期长江下游一处非常重要的港口集镇遗址。经过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发掘了唐代和宋代河道,河道内大量的砖瓦瓷片堆积以及木桥遗迹,都说明了黄泗浦作为港口曾有的繁华及在江南地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中非常重要的发现。经过考古勘探,发现古河道向北逐渐变宽达到90多米,其后向东拐弯再向北进入古长江口,推断黄泗浦是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黄泗浦”三字,最早见于日本真人元开撰写于公元年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其中比较明确地记载了鉴真和尚第六次从“黄泗浦”东渡日本的过程,也佐证了黄泗浦在唐代即为出海港口。黄泗浦遗址诸多唐代时期遗迹的揭露和大量遗物的出土,为实证鉴真从黄泗浦东渡启航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考古学资料。专家点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黄泗浦遗址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寺院,可能与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的地点有关,是较为重要的新认识。这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的重要发现。为中外文化交流、海陆交通路线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规模不大,规格不低的金代行宫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奥运村内,南北米、东西米,占地约14万平方米,略小于五分之一故宫面积。太子城遗址出土的垂脊兽与北京金陵9号墓出土的形制相同。迦陵频伽、凤鸟纹瓦当、连弧纹滴水与黑龙江金上京皇城西部建筑基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遗址出土器物基本相同,所以可以确定太子城遗址时代为金代中后期(—年)。太子城遗址规模不大,但城内建筑规格很高。“尚食局”款瓷器、“内”“宫”款砖、大量定窑高档印花器、皇家气象的龙凤鸱吻……种种线索指向了金代行宫“泰和宫”。据《金史》记载,金代的泰和宫,与太子城在时代、性质、位置、规模与等级上高度契合,且经考古调查,太子城是金代龙门县唯一一处皇家城址,所以推断太子城即金章宗避暑的行宫泰和宫。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董新林):太子城遗址是迄今发掘面积最大、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高等级重要城址。其双重城垣选址理念,主体建筑呈中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等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选址与营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编号“七尺五”“四尺五”“三尺”的鸱吻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完全吻合,是金代官式建筑研究的重要资料。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首次发现爆炸性火药武器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米。范家堰遗址位于钓鱼城西部二级阶地上,分为办公区和园林区。衙署办公区平面近凸字形,中轴线建筑群为一组四进院落;园林区位于办公区左侧,平面形状近梯形,以面积约1平方米、容积逾0立方米的大水池为中心。遗址出土遗物丰富,特别是发现两枚铁雷,这是衙署遗址内首次发现爆炸性火药武器。铁雷片口、底、身及铸造痕迹完整清晰,经初步检测为白口铸铁,内填火药,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珍贵见证。专家点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它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宋元时期城市考古的资料。这为研究我国宋代城市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海域。经过科学分析,并用差分GPS精准定位,最终在泥下5.5米深度找到“經遠”舰铭牌,由此确证此沉船即是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船厂建造,年底回国后编入北洋海军,管带(舰长)林永升。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经远舰”遭到日军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围攻,全舰官兵战至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少数人员因游至老人石得以幸存。此次“经远舰”的发现,首先是平息了“经远舰”沉没地的争议。此次随着“經遠”铭牌的发现,最终确证“经远舰”沉灭于庄河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舰在虾老石东八里许”基本吻合。此次水下考古调查摸清了整个沉舰的残存情况、埋藏状态、遗物分布等诸多信息,能够借以还原激烈海战的一些细节。专家点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经远舰”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最早实例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该项目提供了浊水海洋环境里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展水下考古的成功案例,为以后大型沉舰遗址的调查、清理与展示工作提供了借鉴。(光明日报北京3月29日电本报记者李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