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以北的合阳县,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南为大荔县,北为韩城市,合阳县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万人。

合阳县号称“诗经合阳,伊尹故里”,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伊尹出自有辛氏,而有辛氏,姜姓,据《水经注·伊水》记载,最早的有辛氏,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一带,在伊水之滨。

前二十一世纪,姒姓的夏启,封支子于今合阳一带,其部众包括一部分有辛氏部民,为黄河以西的“有莘国”,简称莘国,商王国建立后,莘国继续。

据《吕氏春秋》记载,伊尹,其母是伊水之滨姜姓有辛氏部落的采桑养蚕女奴,他出生于伊水之滨,因而以伊为氏,名挚,他成为商汤的军师。

商末,周人崛起,西伯昌,娶今陕西合阳一带的姒姓有辛氏之女为妻,称为太姒,生了伯邑考、仲发、周公旦、卫康叔等十子。

《诗经·大明》说:“文王出载,天作之和,在洽之阳,在渭之俟,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诗中的“大邦”,就是指姒姓莘国,“子”,就是指嫁给周文王的莘国女子太姒。“在洽之阳”,即,在洽水之北,即今合阳。洽,音HE,二声。

前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为答谢晋国对他的支持,鼓励晋国扩张,莘国遂并入晋国。

战国时期,魏文侯十七年,即前年,魏军败秦师于郑县(今华县),还师北上,于合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北岸筑城,取名“合阳”。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势力暴涨,魏国则衰落了,秦惠文王八年,即前年,魏国献河西之地于秦,合阳并入,为合阳邑,属内史郡。

汉武帝时期,前年,,合阳属左冯翊郡。

隋文帝时期,郃阳县属同州,县治由黄河西岸迁至县中部(即今县城)。隋炀帝在位时期,年,改同州为冯翊郡,郃阳县属之。

唐高祖即位,年,郃阳县属同州。

明时期,郃阳县属陕西省西安府同州。

民国建立后,年,郃阳县隶属关中道。年,撤关中道,直属陕西省。

年,郃阳县又复称合阳县,属于渭河专区。

年,在洽川故道,修建了莘国水城,这是一大片水上庄园。

实际上,西周的《诗经》与合阳并无多大关系,商相伊尹也与合阳无关,而夏同盟的姒姓莘国,才真正是合阳的古文化精华所在。

莘国水城

魏国的河西郡,是文化荟萃之地,战国时期的儒家西河学派,一直活跃于河西郡一带,这一学派,由孔子的弟子子夏创立,是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和学术思想的著名儒家学派之一。西河学派中有不少人成为魏国的治世良臣,该学派,对弘扬和发展儒家思想、以及前期法家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子夏,魏国人,姒姓卜氏,其弟子包括:李悝,吴起,段干木,田子方,公羊高,谷梁赤,禽滑厘,魏文侯魏斯,等等。

子夏,为人深沉勇武,其弟子,也都是文武双全,吴起更是长期镇守西河郡,全面压制秦国,若非吴起离开,商鞅变法,以当时的情形看,秦国大有被魏国吞并的可能。

关中东府,古代晋魏之地;关中西府,古代秦国之地。黄河西岸,在古代是文化荟萃之地,这使得关中东府和西府,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