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强:跳出“农门”闯“城门”

陕西日报记者李旭佳

“雷师傅,两份水盆羊肉,一瓶冰峰。”“雷师傅,加一份水盆羊肉,再添一双筷子。”

“好嘞!马上来。”

8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咸新区的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店时,“雷师傅”雷强正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已是21时,店里却依旧人来人往。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水盆羊肉放在顾客面前,夹几片羊肉放在半月形的烧饼中,就一口生蒜,喝一口汤,擦一把额头的汗,顾客们的眉眼间满是舒坦。

在地道的澄城人雷强眼中,西安的羊肉泡馍就是他家乡的水盆羊肉。他解释说:“水盆羊肉是我们家乡人的早餐,每天一大早,街上虽没多少行人,但是羊肉馆里肯定很热闹,大家赶早起来就是为了喝一口开锅羊肉汤。”

店外,雷强的父亲雷俊乾正在晾第二天要用的羊肉,他不时地翻一翻、剔一剔。瞧见记者好奇的目光,他笑着说:“这是在剔除碎肉,只有把碎肉剔除掉,顾客吃的时候口感才会好!”雷俊乾望着店里儿子忙碌的身影,不由地感慨:“这娃有韧性,一个人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从不喊累喊苦。”

1

跳出“农门”,拜师学艺

8月21日,雷强在店里切羊肉。本报记者李旭佳摄

年,雷强出生于澄城县赵庄镇樊家洼村,父母以务农、打工为生。年,雷强经熟人引荐跟着澄城水盆羊肉非遗传承人张学斌学习水盆羊肉的烹饪技术。雷强回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独自照顾我和弟弟,由于过于劳累她病倒了,我只想学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让家人早日过上好日子。”

初当学徒,雷强便暗暗下定决心:别人能开店,自己也能!一定要苦练基本功,早日学好本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雷强每天4时准时起床干活儿,不怕累、不怕脏,重活儿总是抢着干,从不抱怨。他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慢慢地,从食材的选择、处理、加工到制作、销售等,他都做得有模有样。每一次张学斌讲课,雷强都会把制作的关键工序记在本子上,闲暇时间还会看看专业的书籍为自己“充电”,他把制作水盆羊肉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都牢记在心。

因为雷强的勤奋与努力,3年后,他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担任制作水盆羊肉的师傅。提起往事,雷强羞涩地说:“我爷爷总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总是偷偷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把活儿干好。”

2

闯入“城门”,梦想开花

年,雷强兜里揣着元,独自带着创业梦想来到西安。这是他第一次来西安,为了省钱,他每天只吃馒头和榨菜,白天到处找工作,晚上就睡在朝阳门外的桥洞下边,直到他找到工作。随后的4年时间,雷强先后在几家饭馆打工,早出晚归,不断地学习和积攒工作经验,摸索着自己开店。

功夫不负有心人。

年,雷强在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开了家专门售卖澄城水盆羊肉的店——老雷家澄城水盆羊肉馆,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好强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目标——打造陕西小吃著名品牌,让传统美食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享受、一种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雷家澄城水盆羊肉馆发展得越来越大。年,雷强成功注册了“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商标,并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雷强说:“徵县是澄城县过去的名字,注册‘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商标,是希望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能够走出陕西,将陕西饮食文化传播出去。”

年,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被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评为“西安名小吃”;同年12月,雷强被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授予“陕西烹饪大师”荣誉称号;年9月,雷强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荣誉称号;年1月,雷强被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等单位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创新人物”。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饮食,一方饮食反映一方文化。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雷强的梦想终于开出了花。

3

干出名堂,成为新市民

雷强与父亲雷俊乾。

截至目前,雷强已拥有3家店铺,“古徵雷记”商标已经成为澄城县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为了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雷强活跃于行业组织的交流活动和比赛现场,他一直坚信,水盆羊肉制作不仅要传承传统技艺,也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澄城水盆羊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到小有名气的餐饮人,雷强的奋斗故事犹如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影,他用刚强、质朴和执着,在西安闯出了一番天地。

“吃过很多家水盆羊肉,只有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的肉多汤香,咥一口肉,喝一口汤,再吸溜一筷子透亮的粉丝,美得很!”“我就住在附近,一周最少来三回。”“这里虽然地方偏僻一点,但生意很火,每次来都要排队。”

听着顾客们的议论,雷强欣慰地告诉记者:“食物的味道骗不了顾客的嘴,所以一定要用心制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是发展不起来的,我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餐饮。希望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和我一样,能在西安这座温暖的城市里闯出一片天地!”

备注:①、本文首发于年09月03日《陕西日报》11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