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道公里处的路北大约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形同西安钟楼的建筑—吴家坡文昌阁。

吴家坡村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省澄城县寺前镇。据现有家谱记载,现在的吴家坡村在建村的当初并不叫“吴家坡”。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吴姓兄弟带着妻儿家什从山西大槐树底下出发,向西渡过黄河,沿着乳络山一直向西走,寻找他们理想的寄居地,当走到现在的村子这个地方时,看到这里有成片的杏树林,开着芬芳的花朵,蜂蝶翩翩期间,享受着蜜的生活。他们就在这里停了下来,支起锅灶,搭起庵蓬,在这里生息繁衍,并把这里称为“杏花村”。我们能想象出当时的美景,茂密的杏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斜坡上,树间飘出袅袅炊烟,不时能听到鸡鸣狗吠,小孩吵闹,一派原生态的乡村气象。不知道过了几代人,随着人口的繁衍,对食物的需求的增加,他们砍树、开荒,使满坡的杏树几近绝迹,远远的看去只是一面荒坡,村名也就自然成了“吴家坡”。上面说了一点插曲,正经的是吴家坡的祖先崇尚“耕读传家”,鼓励子弟读书科考,进入仕途。在明朝永乐年或是通过集资募捐或是乡绅富贾出钱修建了文昌阁,请了文昌常驻村中,以保佑乡民子弟取得功名利禄。据村里的老人讲,他们能记得在解放前后一段时间,文昌阁周围有好几所私塾,办私塾的人都是想借文昌的吉利,让自己的学校多出官员,以光耀门庭。以后有了村办小学,仍然办在文昌阁跟前。吴家坡的村民有习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生日举办纪念文昌的仪式,学生们都要拜文昌,磕头烧香许愿,求文昌保佑自己学习好,能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当然学习还是要自己用功,要有正确的方法,拜文昌只是一种精神寄托。时间虽然过去了六百多年,有一些风俗讲究失传了,但是最基本的读书耕地仍然在延续。现在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仍然是小麦棉花,有不多的果园和蔬菜大棚。水果主要是苹果、梨,蔬菜品种比较多,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莲藕都有,水果销往南方,蔬菜主要销往胡家庙菜市场。由于村民普遍崇尚耕读传家,能查到的有燕京大学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的学生,前几年有人统计过全村多人口中,考出去读书并在外打拼的有数百人,其中教授、高工二三十人,科级的三十几人,师团职的近十人。传统文化虽然在衰落,但进了村从民居和散落的石雕能看出吴家坡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向往。

年,吴坡人民集资捐物将摇摇欲摧的转角楼进行了重修,当时记得上梁典礼在澄城报上有过头条报道,村民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在年元宵节举办了庆典活动。当年村上大部分家庭在古楼下都进行合影留念,拍全家福!还有村民写下三字经,表达喜悦之情!

照片拍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