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和创业就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只有坚持长效产业和短效产业并举,发展产业和创业就业并重,才能保证贫困户稳定脱贫,并不断巩固脱贫成效。走进冯原镇马村,贫困户成孝明靠养殖实现脱贫摘帽的事迹被村民传为佳话……带着好奇,笔者去了成孝明家。在他家不到50米的地方,一位村民告诉笔者,那个门楼下安装摄像头的就是成孝明的家。进了红色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各种养殖饲料。说起脱贫致富的故事,成孝明夫妻俩有说不完的话。成孝明今年57岁,在养殖这条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前些年,由于经济紧张,他给别人家养牛,闲暇时间耕种自家的10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妻子成夏英身体不好,体力劳动全靠成孝明一个人。两个女儿上学,一到开学,成孝明总是东家进西家出地筹措学费。多少个夜晚,成孝明无法入睡:“怎样才能摆脱贫困,日子无忧,出人头地?”七年前,由于市场行情持续低迷,雇主无法承受,宣布养殖破产。看到仅剩的几头牛还在成长中,成孝明不忍心,也不甘心。借了亲戚朋友3万元,将这几头牛转买到自己名下,牵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市场是无情的,更是多变的,只要你坚持,总会迎来春天”,这是成孝明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挺过了市场寒冬,成孝明靠5头牛起家,每年新增3-5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广东一家公司签订了养殖销售协议。在养殖过程中,成孝明逐渐摸索到了一套独到的养殖经验。他介绍说:养牛其实很简单,只要人勤快,不出家门就能致富,每年把临近收获的嫩玉米秸秆晒干储藏起来作为草料,再和酒糟按固定比例配套,用东北玉米作为主饲料,这样牛肯吃、长膘快,循环周期也短。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孝明养牛技术不断提高,常见问题了如指掌,可以说成为半个行家了。在养殖技术持续巩固后,成孝明并没有等、靠、要。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他争取到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和互助资金协会借款2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两年之内,成孝明先后购买了20余头牛犊,去除成本后一头牛纯收入余元。自年脱贫以来,成孝明每年能卖出20头左右,只此一项就让成孝明摘了贫帽、富了起来。邻村不少养殖户看到他养牛发了家、脱了贫、致了富,纷纷上门取经。成孝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养牛经验传授给同村的成桂林、李东才、李百祥等人。在成孝明的带领下,周边邻村20余户群众参与养牛,他还定期到其他户家中指导牛病防疫,饲料配比等问题。成孝明在养牛的同时,并没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看好了生猪养殖,并虚心到养猪户家中学习。年,成孝明建起了三间猪舍,每年购进仔猪20余头。在他的精心饲养下,每年出栏两茬,近几年每年持续增收1万元以上。如今,在成孝明的带动下,马村既养牛又养猪的农户不在少数。年,朴实厚道、谦虚务实的成孝明被马村评选为当年的“致富带头人”。年,成孝明被澄城县扶贫部门授予“脱贫之星”荣誉称号。年5月的一天,帮扶干部入户开展工作时,成孝明将帮扶干部拉到他的牛圈和猪舍旁,自豪地说:今年上半年我已经卖了10头牛,毛收入13万元。猪舍里这十来头“三元猪”也快出栏了。看到这些场面,帮扶干部由衷的为他高兴,这是马村脱贫成效持续巩固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成孝明高兴的说:“摆脱贫困要努力,科学技术来支持,党的政策是关键,小康生活快实现。”(通讯员:党智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