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城濮之战中败北,对中原的控制力明显下降,晋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楚穆王即位后,最先着手的就是恢复楚国在中原的影响。
鲁文公四年,即公元前年,秋天的时候,楚穆王派兵攻打江国,为这个存国近五百年的殷商古国彻底画上了句号。
江国位于淮水北岸,都城大致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在楚成王时期,由于楚国的势力不断向北推进,这个夹在齐、楚、宋等大国之间的弱小国家就成为了楚国的附庸,楚成王还把自己的妹妹江芈嫁到江国,用联姻的方式加强对江国的控制。后来,齐桓公设法拉拢江国,成功地使其脱离楚国联盟,加入了齐桓公主导的中原联盟。
楚穆王即位后,于公元前年秋天第一次讨伐江国。晋国派先氏家族的先仆率兵去攻打楚国,以解江国之围。到了冬天,晋国向天子周襄王汇报了楚国攻打江国的事情,周襄王派王叔桓公与晋国的阳处父一起出兵攻打楚国。当然了,天子军早已所剩无几,所谓的出兵只是象征性的,表示对晋国伐楚的支持。晋国这次出兵,一直打到楚国的方城山关口,见到了楚国息县的县尹子朱,才班师回国。
方城山是古山名,在现在的河南省叶县以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山脉。
一年之后,楚国再次出兵攻打江国,这一次,晋国没有及时救援,江国被灭国。
江国与秦国同为嬴姓。秦穆公听说江国被灭,十分难过,于是个人在秦都雍城进行了一系列的哀悼仪式。秦穆公身穿素服,暂时迁居到郊外居住,并且撤掉盛飨和声乐。《左传》记载:“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降服是指将丧服降低一等,是服丧的一种形式;出次是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不举指的是古人在遭逢重大的天灾人事时,皆除去盛飨,偃息声乐,以示哀悼。
秦穆公对江国的哀悼超过了应有的礼数,有的大臣就劝谏他说:“国君啊,江国被灭,您心里难过,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不过,您意思意思就行了,何必这么郑重其事呢?”
秦穆公说:“江国不但是秦国的同姓国,也是同盟国啊!同盟国被灭国,我却无力去救援,也只能用这些仪式表示悲痛了。我自己也需要警惕呀!”
秦穆公哀悼的,恐怕不仅仅是江国,还有他自己一直无法实现的逐鹿中原的梦想吧!
晋国这次为什么没有及时救援江国呢?因为晋襄公在楚国出兵攻打江国之前,为了报复前一年秦国攻陷晋国的王官和浇地,派兵去讨伐秦国,围困了秦国的邧地和新城。邧地位于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交道乡,新城也位于澄城县,具体位置是澄城县罗家洼乡。这一战应该是晋军占据上风,不过,晋襄公的目的是报复秦国,不是攻城夺寨,晋军取胜之后就撤回了绛城,也错过了救援江国的时机。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乱世纷争,秦国是最后的胜利者。秦国灭掉了其它的国家,统一了中国。但是在春秋战国四百八十一年的历史中,秦国大多数时间都很不起眼,默默无闻地在西北方发展,直到秦穆公即位后,才开始与中原各诸侯国有了较多的往来。
秦穆公胸怀大志,一直想向中原发展。无奈由于地缘的关系,秦国的发展一直受到晋国的压制。秦穆公早年遇到了晋献公,后来又遇到晋文公、晋襄公父子,在与这祖孙三代的较量中,秦穆公基本上处于下风。秦国还需要再耐心发展两百五十多年,才真正强大起来,最终无敌于天下。
在秦国和楚国中间,有一个小国鄀国。鄀国早先是楚国的同盟国,国都是商密。公元前年,秦穆公联合晋文公一同攻打鄀国,楚成王派兵援助鄀国,被秦晋联军击败,楚军将领斗克也被秦人俘虏,后来释放回楚国。商密人向秦国投降,之后又一直在秦国和楚国之间摇摆不定。公元前年夏,秦穆公再次出兵攻打商密,将这片土地并入了秦国的版图。鄀国丢失了都城,于是到现在的湖北省宜城市建立了新的都城,称为上鄀,鄀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后来被楚国同化、吞并。
《左传·文公五年》记载,这一年的夏天,六国人背叛楚国,亲近东夷。楚穆王派大将成大心和仲归带兵出征,直接灭掉了六国。这里的“六”读lù,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六安市,古六国相传是皋陶后代的封地,如果从那个时候开始算起,六国存国长达一千四百年,是续存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
在楚国的北方,现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位置,还有一个古国蓼国。相传颛顼有一个后裔名叫叔安,善于养龙,被封在飂国(又称蓼国),飂和廖在古文中是同一个字,因此也被称为廖叔安,他是廖姓的先祖。春秋时期蓼国的都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公元前年冬,楚成王之孙公子燮领兵灭了蓼国。
鲁国大夫臧文仲听说六国和蓼国相继灭国,不胜感慨:“皋陶和庭坚从此得不到后代的祭祀了!他们的后人不修德行,不关爱百姓,如今有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
皋陶是上古四圣之一,庭坚是高阳氏八恺之一,即使是圣人的后代,如果不思进取,也会被时代所淘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