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澄城县的良周村不过是个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村子,居然是秦汉皇帝的行宫!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果园里发现有字的残瓦事情需要从年说起。那几年,澄城一带很多农民家里都栽种着苹果树,因为当时农业机械化并不发达,农活都是人工操作。当时一位叫做鲁仙友的农民发现了果园里的一块瓦片有字,大家都觉得可能另有玄机。当地村名张文江是一位退休老师,对历史颇有研究。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初步认定瓦片上的四个字为“献公屋舍”。随后张文江带着瓦片来到西安做鉴定。鉴定结果是这块瓦片竟然是秦汉时期的行宫建材。后来又经过考古专家的进一步研究,确定了秦献公在“河西”(今现渭南的黄河以西,史称“河西”)活动的确凿性,从而确定了良周村就是秦献公的行宫。随后,国务院批准为良周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在良周遗址上投资修建了良周文管所。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秦献公行宫为何在此?秦献公为何会在此建行宫?这得从秦史上的一次宫变斗争说起。秦献公即秦公子连,秦灵公之子。《秦本纪》记载,秦灵公死后,公子连没有继承其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秦献公在魏国看到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进行改革,使得魏国国力强盛、甚至成为战国第一军事强国,再联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他便产生了夺回君位,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公元前年,秦简公两岁的孙子秦出子继位,出子的母亲主持朝政,当时秦国政治局势紧张,各种矛盾一触即发。秦献公便利用此机会自当时的河西秦宫(今良周遗址)起事,在庶长等策应下发兵至当时的秦都雍城“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即秦公位,是为秦献公。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由上述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证,可知良周遗址是秦献公自魏国返回秦国时于河西发展实力、发动政变之地,其始建的确切年代应在秦献公元年(前年)之前。到了汉朝,良周宫殿的军事功能消失了,由于汉武帝重视祭祀活动,多次到山西祭祀汾阴后土祠,路过澄城,良周宫殿作为行宫的功能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专家根据瓦当和建筑风格推断,良周秦汉宫殿遗址属于秦宫汉葺,也就是说,兴建于秦朝,修葺于汉朝。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原良周的旧史旧史与新事良周村从澄城县北的一个普通村庄,一下子成了过去秦汉皇帝行宫。此消息不胫而走,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神秘的村庄。旧的历史在村的那侧,新的生活在村子的这头。文化是世界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