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光报
■记者杨月锋
日前,记者从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以法治力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融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记者了解到,渭南全市坚持标准化、均等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大剧院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服务点”三级网络全面贯通,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把优质文化资源不断从城市向乡村延伸,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17个、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传统村落85处(国家级33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
此外,渭南市还印发了《渭南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渭南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年)实施意见》,制定了渭南市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以法律形式推进文物保护的刚性、传承的“活”性和利用的多样性。截至年底,渭南全市共有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件(组),其中,珍贵文物件(组),不可移动文物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9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位列全省第一,澄城县刘家洼遗址列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渭南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华州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项、市级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人、市级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