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有我为梦发声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心灵归属和寄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乡愁,“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是王维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乡愁是道不尽、说不完的。
今天,我们来欣赏散文《月是故乡明》,循着朗读者的声音,去体味季羡林老先生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本期朗读者HAOYUZHISHIJIE王美玉,教育局党委办干部。曾荣获陕西省第三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中荣获市级“优秀奖”;全国首届“叶圣陶杯”教书育人暨《圣陶金典》优秀论文小学组三等奖;澄城县教学能手;“澄城县知识结构图赛教一等奖”;“澄城县作文课程改革活动先进个人”;“澄城县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朗诵欣赏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朗诵感悟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儿时的故乡,写了故乡的水、在古柳下点火、捉知了、故乡的一轮明月、捡鸭蛋等几个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向往。后半部分写了作者离乡背景,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等到重回故乡后,离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在作者的眼里,不管多么美丽的月亮,永远都比不上家乡那一轮清月。
我觉得故乡的月亮像一只手,它挥手把季羡林送出了故乡,在异乡闯荡,又在四十年后的梦里把他牵回了故乡。这是一只无形的手,这只手让季羡林再次回到了故乡。
小编发声
清淡的笔墨、温馨的音调、沉寂的画面、舒缓的音乐……静下来细细聆听,似乎有一股幽香在心间蔓延,萦绕在心怀、脑海,令人难以忘怀。
朗诵有我,为梦发声。请借助你的声音把你的梦传递给所有人吧!我们共同来见证这个美丽的世界!
往期欣赏1.《小桥流水人家》——朗读者:城关一小教师王亚玲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朗读者: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张俊玲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读者:实验学校教师王明芳
4.《珍珠鸟》——朗读者:实验学校教师—刘娜
5.《找春天》——朗读者:城关一小学生周子惠
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城关中学教师:张玉洁
7.《红鞋子》——朗读者:第二幼儿园教师耿江莉
8.《海燕》——朗读者:城关一小教师高利军
9.《金色的房子》——朗读者:刘家洼幼儿园教师刘晓娇
编辑:张小燕审核:贾勤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44.html